經濟
M&G英卓David Perrett:中國股市續看好 內銀股優中選優

【明報專訊】雖然港股恒指上周一創近4年高位後回吐,全周下跌261點或1.03%,惟過去一年仍勁升7088點或39.4%,是全球最佳表現主要股市之一,今期封面故事專訪早於一年前已超配中國股市,旗下基金亦剛獲「亞太(日本除外)股票基金」獎項的M&G英卓投資管理亞洲股票投資聯席主管David Perrett分析最新形勢。Perrett指出,港股過去一年累積可觀升幅後,不排除短期將出現回吐,惟在未來一年,受惠中國人工智能(AI)發展的騰訊(0700)及阿里(9988)等科技龍頭股仍可看好,而且內地利率料繼續處於偏低水平,股息率高的中資股料仍然有吸引力,並分享現時挑選內銀股的心得。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市場憧憬美國本月將減息,港股恒指上周一最多勁升579點,最高報25,918點,屬2021年10月以來高位,惟似乎在2021年7月至10月的密集橫行區26,000點附近已出現阻力(見圖1),上周中期沽壓湧現,即使周五反彈,全周仍下跌261點或1.03%,收報25,077點。影響所及,恒指上月全月只上升304點或1.23%,即使連升4個月,卻屬4個月以來升幅最低(見表1),反映上升動力正在轉弱。
去年8月底恒指收報17,989點,而在去年9月2日出版的《Money Monday》第464期封面故事M&G英卓投資管理亞洲股票投資聯席主管David Perrett在專訪中曾明確看好中國股市(見配稿),至今剛好一年恒指勁升7088點或39.4%,故今期封面故事亦再次專訪Perrett分析最新形勢。
關稅或令通脹升溫 限制聯儲減息空間
Perrett去年9月料美聯儲將於年內減息1厘而看好中國股市,美聯儲本月中又會再議息,由於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上月下旬的Jackson Hole年會上指當局的貨幣政策現時處於緊縮區域,基本前景和風險平衡的變化可能需要當局調整政策立場(with policy in restrictive territory, the baseline outlook and the shifting balance of risks may warrant adjusting our policy stance.),似乎為本月中減息開綠燈。
不過,Perrett在是次專訪中表示,他對鮑威爾上述觀點的解讀是──「即使當地就業市場已出現一些疲弱的情况,但目前仍難以準確評估加徵關稅對經濟帶來的影響」,也就是說,即使鮑威爾是次在Jackson Hole年會上透露已轉為對美國就業市場的擔憂多於對通脹的擔憂,但假如未來數月數據反映通脹明顯升溫,料鮑威爾的焦點或又會重返對通脹的擔憂。
事實上,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月向多國加徵「對等關稅」後,目前美國關稅的有效稅率已升至近20%,屬數十年來最高,這的確對當地通脹帶來重大不明朗因素,因此Perrett目前對美聯儲的息口走勢亦沒有明確預測。
Perrett表示:「雖然美聯儲可能在年底前減息一至兩次,即減息0.25厘至0.5厘,但投資者也不可視此為理所當然,最終要視乎跟着4個月公布的通脹數據而定。背景是面對如此高稅率的關稅,很多美國公司現時暫採取觀望態度,而我覺得這些公司一段時間後便會嘗試加價。」
內地一年定存息不足1厘 存款料流向股市
雖然美國未必會如去年9月一樣年內減息1厘,但Perrett強調,現仍看好中國股市,原因是隨着過去一年中國人民銀行下調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亦引領內地商業下調存款利率,故目前大型內銀的一年期人民幣定存利率已不足1厘。事實上,《Money Monday》翻查工行網站數據,其一年期人民幣定存利率只有0.95厘(見表2)。
Perrett分析,在內地人民幣定存利率如此低的情况,其吸引力實在不高,與此同時,由於內地經濟增長料已於去年底觸底,因此不論內地及本港股市過去一年已經好轉,料這會吸引內地存戶進一步將更多現金轉投股市,尤其是高息股,指目前不少本港藍籌股可以提供5厘或以上的股息率,不少本港優質中型工業、食品及酒店股可以提供6厘或以上的股息率,明顯有吸引力。
內銀估值不算貴 惟宏觀環境有挑戰
根據基金報告,截至7月底,由Perrett管理的「M&G China Fund」十大持股包括建行(0939)及招行(3968)兩大藍籌內銀股(見表3)。Perrett分析,內銀股過去兩年股價顯著向好後,過去一個月從高位略為回吐(見圖2),現時整體估值不算貴,惟因應內地目前的宏觀經濟環境,旗下基金其實對比基準指數略為低配內銀股,並強調傾向投資質素最佳的內銀股。
Perrett首先分析,何以目前內地低利率環境並非對內銀股特別有利,而且此情况在大型內銀股尤其明顯:「大型內銀股向來有很多存戶存放於活期存口及往來戶口的存款,其只需要就此向存戶付很低的利息,當利率高企時,大型內銀股把上述存款部分用來支持貸款,便可以賺取高息差,而此賺錢模式在低利率環境中將會大打折扣。另外,目前內地經濟並非十分強勁,因此內銀貸款增長比較緩慢,壞帳率也可能比較高。」
事實上,建行、工行(1398)、中行(3988)及招行等四大藍籌內銀股上周五公布中期業績,只有招行在上半年盈利按年增長0.25%至749.3億元人民幣,建行、工行及中行期內盈利均輕微倒退,跌幅介乎0.85%至1.39%。
招行擁優質零售客 低息利拓財富管理
跟着Perrett以招行為例,說明旗下基金如何在內銀股優中選優:「由於內地低利率環境對內銀股帶來挑戰,因此我們希望投資最強及最佳的內銀股。以招行來說,其零售業務及消費者業務向來表現強勁,而招行一直也就這些優質客戶群拓展財富管理業務,由於目前內地定期存款只有約1厘的回報,招行現時尤其可以向有關存戶銷售互惠基金、債券基金及保險等,這也是招行一直以來所擅長的領域。」
除了Perrett上述對內銀股的精闢分析外,在今期《Money Monday》第19頁「技術取勝」,亦有對農行(1288)、建行、工行、交行(3328)、招行及中行等大型內銀股的技術分析,讀者可以留意。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封面故事]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往績回顧:去年9月看好中國股市 恒指一年升近四成 (2025-0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