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上市公司建議交易存兩大風險

【明報專訊】上市公司不時會就一些商業買賣、投資和合作計劃進行磋商,有些最終會成事,有些則會無疾而終。然而,當建議交易曝光時,有關公司的股價通常都會應聲變動。
未必一定交易 條款或調整
投資者在跟進上市公司的建議交易時,需要面對一定風險,當中包括交易告吹,或公司股價未有如預期般反映建議交易的影響。一些處於初步洽談的交易,會存在較大的變數,相對風險會較大。
上市公司需要遵從《上市規則》的要求,在香港交易所的「披露易」網站發表公告,披露建議交易。它們有時會就建議交易訂立沒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例如意向書或諒解備忘錄。投資者要留意,沒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並非正式協議,同時要注意以下風險:
1)建議交易不一定進行:
顧名思義,有關協議沒有法律約束力,訂約各方沒有法律責任促成建議交易。各方通常會就建議交易作盡職審查及進一步的磋商,以評估是否繼續進行建議交易,如最後決定繼續進行,才會簽訂正式協議。
2)交易條款有可能調整:
意向書或諒解備忘錄內的建議交易通常處於初步階段,未必會有具體的交易條款,即使有,直至簽訂正式協議前仍有機會出現變更,因此,於正式協議的最終交易條款或會與於意向書或諒解備忘錄的存在差異。
不應短線炒作消息
投資者需要小心處理上市公司的建議交易消息,特別是如果上市公司只是簽訂了沒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此外,在一個流動性和透明度高的市場,每當有上市公司的建議交易消息曝光,相關公司的股價很有可能在極短時間裏已經反映有關消息。
跟進消息買賣股票本身存在一定風險,因此投資者不應短線炒作消息,亦不應進行槓桿投資。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 投資放大鏡]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張兆聰:黃金整固多月 或再展升浪 (2025-09-01)
伍禮賢:雅迪憧憬海外業務成新增長點 (2025-09-01)
涂國彬:鮑威爾發言反應微 特朗普干預影響大 (2025-09-01)
袁國守:A股牛市料未完 內險券商有得諗 (2025-09-01)
簡慧敏:「醫健通」是醫療體制改革創新的核心工具 (2025-09-01)
《幫你格價》:登記出糧戶口或獲逾千元回贈 (2025-09-01)
葉創成:重汽收入盈利派息升 惟現金流跌 (2025-09-01)
陳正犖:美元料受壓 人民幣或再挑戰高位 (2025-09-01)
許健生:香港人的「電腦節」 (2025-0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