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阿里漲18%成交549億 大摩睇161元 據報自研晶片 大行看好即時零售增長勁

發佈於

【明報專訊】阿里巴巴(9988)上周五公布季度業績後,《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稱,阿里已研發出可由本地生產的人工智能(AI)晶片,毋須依賴台積電代工。消息帶動阿里股價昨升逾18%,成交549億元。券商亦一致唱好並上調其目標價(見表),當中匯豐認為包括淘寶閃購的即時零售(Quick Commerce,QC)有助吸納新用戶並提升參與度,進而推動淘寶天貓的客戶管理收入(CMR)增長。

明報記者 黃志偉

匯豐稱,阿里巴巴QC訂單市佔率已達市場領先地位,活躍月用戶數自4月以來增長200%至3億戶,活躍騎手數亦增加3倍至200萬。管理層表示,QC未來3年有望達到1萬億元商品交易總額(GMV)。但匯豐認為更高的訂單量意味成本上升,因而上調2026財年的虧損預測,以反映更大前期投資需求。

AI望推動傳統雲業務交叉銷售

由於QC有助推動淘寶天貓的客戶管理收入,該行將2026財年CMR增長預測由7%上調至9%,廣告收入則有望受惠於流量增長與AI應用。不過,「其他收入」部分因高鑫零售及銀泰已出售,加上菜鳥收入下滑,下調2026財年盈利預測,但上調2027至2028財年盈利以反映QC帶來的改變。雲業務方面,匯豐將2027至2028財年阿里雲收入增長預測上調3%,因AI相關收入已佔外部雲收入逾20%,並維持三位數增速。同時,AI亦推動傳統雲業務的交叉銷售,體現在運算與存儲需求的提升。匯豐將阿里目標價上調6.7%至160美元,並維持「買入」評級。

大摩料零售業務虧損見頂

摩根士丹利則估計,即時零售業務在截至9月底止的第二財季的虧損或擴大至350億元(人民幣,下同),但由於管理層承諾在未來一至兩個月內將單位經濟效益(UE)的虧損減半,相信虧損金額已見頂。大摩估算,阿里2026財年首季在QC的投資約為110億元,預期第二財季虧損將進一步擴大至350億元,主因夏季為投資高峰期。該行將全年QC投資預測由500億元上調至800億元,並認為阿里將逐步拓展至非餐飲品類以改善UE。大摩預計,第二財季電商EBIT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按年下降73%至118億元,整體EBITA則下跌71%至116億元。

鑑於QC投資增加,大摩下調阿里2026及2027財年經調整淨利潤預測,分別降11%及7%。該行稱,將持續關注QC訂單量、UE改善及與核心業務的協同效益,以評估投資回報率。但大摩仍看好阿里作為承接AI需求增長的主要雲服務供應商(CSP),重申分部加總(SOTP)估值200美元,並將目標價上調至165美元(折合港股為161港元),對應2028財年約15倍市盈率。

另市場傳出阿里雲為滿足自身需求,追加採購15萬片寒武紀「思元370」晶片。但阿里雲向內媒稱,公司確實推行「一雲多芯」,但否認傳言中向寒武紀採購15萬片GPU的消息。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標普料內地外賣平台 年半內燒錢1600億 (202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