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薛偉傑:已完成地面共振試驗 國產大型無人貨運機快首飛

發佈於

【明報專訊】據內地媒體報道,由白鯨航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研發、最大起飛重量10.8噸、最大載重量5噸的國產大型無人貨運飛機W5000,已在8月完成全機地面共振試驗,相信將會在短期內首次試飛。

綜合報道,白鯨航線(北京)科技和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合作,已在8月初完成了W5000大型無人貨運飛機的全機地面共振試驗。透過在全機安裝400餘個高精度加速度傳感器,W5000的機身、機翼、襟翼、垂尾、平尾、方向舵、升降舵、發動機和起落架等關鍵部件都接受了嚴格測試,全面測定了扭轉、彎曲及旋轉模態特性,為首次試飛提供了權威的數據支援和技術保障。這次全機地面共振試驗成功,不但證明了W5000在結構動力學方面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也標誌着該機型正式進入首飛的關鍵階段。

W5000最大載重5噸 航程2600公里

W5000無人貨運飛機號稱大量採用複合材料來製造機身結構,機長22.89米,翼展22.71米,高度7.52米,最大起飛重量10.8噸,最大載重量5噸。機身採用複合材料結構,除可顯著減輕結構重量之外,還具備優異的抗疲勞和抗腐蝕性能,相關維修費用比同等級的金屬結構飛機可降低20%以上。

W5000配備兩部AEP100國產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每部功率900kW。由於機身輕和翼展長,起飛和着陸距離只需800至1200米。所以,一般民航機場之外,它可以在更小型和簡陋的通航機場起降。其最高時速526公里,最大航程2600公里,巡航高度6000米,實用升限7620米,為國內現時載重量最大、航程最遠的無人貨運機。有別於以往將有人駕駛的舊機型改成無人駕駛,或將客機改裝成貨機,W5000是全新設計的無人駕駛貨運飛機。因此,一開始就省掉駕駛艙、座位、儀表系統,以及其他為人類而設的維生系統。

據白鯨航線估計,相對於同級的有人駕駛客機改貨機,W5000在人員、結構和系統等方面減省,合共可以減重約34%。

每噸公里貨運成本可降低43%

此外,W5000針對貨運物流的需要,將機身截面設計成方形(而不是一般客機的圓形),令空間利用率提升15%以上。有效貨艙容積超過65立方米,足以裝載9個標準航空集裝箱,採用尾部艙門形成直通式貨艙,能夠和12種標準貨箱及貨板相容,具備13米以上超長貨物的裝載能力,並配備了自動化的卸貨系統,適應多種裝貨卸貨方式。據報,W5000降落在機場之後,在人工智能系統引導下,甚至能夠避開地面障礙物,自動滑行至指定貨運站,在15分鐘內完成卸貨、裝貨、復飛準備。

無人貨運機其中一大節省成本之處,肯定是和飛機師相關的開支。不過,W5000雖說是自主駕駛,它在飛行過程中,仍然需要有人在地面遙距監控。據白鯨航線表示,一個地面機組可以監控6至7架W5000,機組人員成本是同級別有人貨運機的10%。

綜合所有因素計算,W5000的每噸公里貨運成本,將會比同級別的有人駕駛貨運飛機降低43%,在營運成本和效率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而2600公里這個最大航程,足以跨越半個中國大陸。例如,可以從西安直飛烏魯木齊,而毋須中途降落補給;甚至也可以飛到部分東南亞國家。

足以取代支線貨運機

總部設於深圳寶安的跨越速運集團有限公司在2月底宣布,該公司已和白鯨航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首批將會購入60架W5000,但未透露價格和交付時間。不過,白鯨航線曾經表示,它的目標是在2026年底前開始交付W5000。若以今年底首次試飛計算,即是一年內就要完成適航取證工作,進度比較趕。當然,W5000只是無人貨運機,其適航取證工作會比有人駕駛的幹線客機和支線客機都簡單得多。W5000號稱的「大型」,也只是和以往的無人機相比。

但從數據來說,以W5000來運送貨物,成本效益相信會比以往的「新舟600F」支線客機改貨機優勝得多。新舟600F機長24.71米,翼展29.2米,高度8.85米,尺寸比W5000大一點。因為差不多全部由金屬製造及為有人駕駛設計,新舟600F最大起飛重量達21.8噸,約比W5000超出一倍;其兩部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功率也比W5000高出約一倍。但其最大載重量6.1噸,只比W5000高出22%。這未比較機組人員開支的分別。

明報記者 薛偉傑

[科技觀潮]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技術取勝:新濠料5.6元有承接 (202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