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反恐二案 陪審團續退庭商議 要求闡釋控罪元素

【明報專訊】《反恐條例》第二宗案件,8人於2020年初涉製造或策劃3次爆炸。8人在高院否認「串謀犯對訂明標的之爆炸」等罪受審,陪審團周一開始退庭商議,昨日退庭逾7小時仍未有裁決。陪審團臨近晚上休庭時間,提出願意繼續商議。法官陳仲衡表示感謝陪審團對案件的投入,惟案例已指明陪審團不應在會議室以外的地方討論案情,亦不宜在晚上8時後繼續商議,於是拒絕陪審團要求,押後案件至今日繼續。
被告依次為何卓為、李嘉濱、吳子樂、張家俊、楊怡斯、張琸淇、何培欣及周皓文。首7人同被控「串謀犯對訂明標的之爆炸罪」,及屬交替的「串謀導致相當可能會危害生命或財產的爆炸罪」。李嘉濱另被控「意圖妨礙司法公正罪」。周皓文單獨被控「企圖製造炸藥罪」。
由9人組成的陪審團昨早提出多項問題,問及首控罪與交替控罪中控罪元素的定義,包括什麼是「身體受嚴重傷害」,以及兩罪的分別。陳官稱,首控罪指被告有意圖且該爆炸裝置能夠致命或使人遭受嚴重傷害,嚴重傷害可能是燒傷、斷肢或內臟受損等,陪審團可自行斷定嚴重傷害的程度;交替控罪則指爆炸的性質相當可能會危害生命或財產。
官提醒須辨動機意圖分別
陳官亦提醒陪審團須區分動機與意圖的不同,如為父報仇中「報仇」只是動機,殺死仇家才是意圖;控方就首控罪需要證明各被告意圖串謀進行送遞、放置或引爆裝置,該爆炸裝置能夠致命或使人遭受嚴重傷害。如果陪審團裁斷本案存在串謀,各被告均為串謀的一分子,便須裁定罪成。陪審團另兩度要求重播審訊期間的庭上錄音。
【案件編號:HCCC186/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