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基金特區:宏利看好中印東盟增長潛力 AI消費醫療主題動力強

發佈於

【明報專訊】最近市場憂慮美聯儲的獨立性受到動搖,儘管美國政策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年內仍有可能引發環球市場波動,宏利投資管理新興市場股票投資主管及新興市場股票部聯席主管兼高級組合經理Charlie Dutton對亞洲長期經濟前景仍感樂觀,看好中國、印度及部分東盟市場的增長潛力,並認為區內人工智能(AI)、消費與醫療等主題的推動力強勁。

Dutton表示,中國和印度作為亞洲區內兩大經濟增長引擎,再加上部分東盟地區經濟有望受惠於環球供應鏈重組,為亞洲區帶來多元化的增長引擎,在中國方面,面對美國關稅帶來的挑戰,中國的增長模式逐漸演變,產業本地化是其中之一。事實上,早於2018年美國首次宣布加徵關稅時,已促使中國政府透過工業政策,優先推動關鍵產業本地化,尤其是科技業,以致現時由人工智能、半導體,以至生物科技等多個行業的本地化已見一定成果;至於其他增長模式轉向,包括轉向內需消費,及將貿易伙伴拓展至美國以外地區等。

Dutton續稱,目前中國的發展重心已轉向結構性轉型,包括加速AI本地化進程、財政支出擴大至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以及深化與東盟的貿易合作,雖然外界常聚焦於貿易摩擦,但真正的重點是中國推動科技自給自足、醫療創新,以及國內消費,如國內旅遊等。近年內地國內遊市場持續發展,以端午節假期為例,根據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的數據,2022年以來端午節假期國內出遊人次及消費額均持續增長,且近年已超越疫前(2019年)水平(見圖1)。

內地旅遊業市場超越疫前水平

印度市場則有望藉着利好的人口結構,與有效政策執行,而於亞洲市場脫穎而出。Dutton稱,印度對美國的出口僅佔該國GDP的2%,因此相對而言,印度經濟受美國關稅政策的衝擊較小,加上印度政策官員可透過貨幣及財政政策,抵消部分衝擊,其中印度減免個人所得稅,有助提高中上階層家庭的可動用收入,從而帶動內需,目前此項稅務減免正推動當地消費增長,儘管印度經濟短期仍面對周期性挑戰,但長期增長主題維持不變,其長期增長主題建基於經濟持續數碼化,且廣泛覆蓋不同行業。

印度受美關稅政策衝擊較小

至於東盟地區,Dutton指出,區內印尼、泰國與馬來西亞等國家,不僅人口結構年輕,加上政府持續改善基礎建設,並推動改革,有助於環球供應鏈重組下,吸引外資進駐,並促進本地需求,特別看好東盟市場內與內需擴張、數碼普及和區域整合有關的行業及企業,如部分銀行、基建及服務業。

此外,亞洲區內經濟更有望受惠於減息。宏利投資管理資產配置環球主管、高級組合經理及亞洲區資產配置主管潘樂勤(Luke Browne)表示,市場預期聯儲局將於今年底前恢復降息,最快有望於9月減息,但降息的節奏與幅度,將取決於美國經濟增長的持續性、創造就業趨勢,以及不斷變化的貿易環境;至於亞洲通脹持續回落,加上美元相對走弱,為大部分亞洲央行持續減息提供有利的條件。

AI主題可留意韓台市場

潘樂勤指出,要留意的是,目前不少亞洲央行的實質政策利率仍高於2009年以來的平均水平(見圖2),意味這些央行仍具減息空間。該公司亞洲(日本除外)定息產品部主管Murray Collis認為,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及菲律賓等部分亞洲央行年內有望進一步減息,以緩解美國加徵關稅對當地經濟增長的影響。

至於亞洲區的AI及科技投資主題,Charlie Dutton表示,除了中國內地市場外,還可留意韓國及台灣市場,其中台灣市場的投資機會涵蓋AI伺服器供應鏈、次世代智慧型手機升級,以及800G網路基建,儘管出口風險仍然存在,該市場仍吸引全球資本流入,特別是在晶片設計與共同封裝光學(CPO)領域,並認為亞洲區內市場的經濟模式和行業多樣化,亞洲股票可為投資者,尤其是已發展市場投資者,提供潛在的分散投資機會,有望吸引環球資金流入。

劉敬華 明報記者

[劉敬華 基金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