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宋偉:二戰結束80周年的反思——人類不能回歸叢林法則

發佈於

【明報文章】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80周年。二戰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擊敗了德國、日本和意大利組成的法西斯陣營,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戰後國際秩序的基本規範和主要機制。聯合國成為戰後國際秩序的中心,是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公平與效率的結合。儘管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仍然存在,尤其是在冷戰時期,美蘇爭霸導致聯合國的運作遇到很大困難,但是,以《聯合國憲章》為代表的國際法準則深入人心,愈來愈成為強而有力的國際規範;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被國際社會唾棄。追求國際關係的民主化、法治化,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已經成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的大方向和大趨勢。

從國際聯盟到聯合國 進步巨大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通過「凡爾賽-華盛頓」會議,戰勝國完成對戰敗國的處理,建立了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即國際聯盟。相比一戰前的國際秩序,一戰之後建立的國際秩序包含許多新元素,可被視為新國際秩序的雛形,比如強調集體安全原則、強調不使用武力來解決國際爭端等。不過,其仍是一個過渡產物,與聯合國相比存在明顯差異。一戰後國際秩序的構建和運作中,這些新的國際關係理念,並不居於主導地位,沒能有效付諸實踐。

檢視國際聯盟關於戰後問題的許多處理,明顯遵循舊的權力政治和叢林法則。例如,日本要求繼承德國在中國山東「權益」的問題、日本侵佔中國東北的問題等,國際聯盟都沒有辦法做出有效回應。

以聯合國為中心的二戰後國際秩序,雖然存在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因素,惟的確具有巨大進步性。相比國際聯盟,聯合國建立了更多常設機構,涵蓋全球絕大多數國家,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性國際組織。以《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所代表的國際法準則,是一整套更加完整、自洽、進步的新型國際關係原則和規範。例如,《憲章》強調主權平等,而主權平等必然意味着各國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內政。

此外,《憲章》不再奉行簡單的理想主義,即國際聯盟的集體安全原則,而是結合了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意味着大國協調,意味着有效率地應對國際危機;聯合國大會和其他許多國際機構,則突出中小國家的代表性,強調一國一票,以促進在國際政治、經濟和社會領域裏,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聯合國和其他大多數專門國際組織,都建立了工作聯繫,形成一個龐大的國際組織體系。這些國際組織體系所規定的原則、規範、規則,管理着國家之間往來的方方面面,極大降低了國際交往成本。總之,聯合國作為二戰後國際秩序的主體部分,代表國際關係的民主化、法治化發展方向,是人類走出叢林社會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不過近年來,於國際關係中,赤裸裸的權力政治、叢林法則、單邊主義、極端民族主義的聲音明顯抬頭,尤其是在特朗普第二個美國總統任期剛開始的這半年。人們可能會被特朗普許多踐踏國際法準則的言行驚掉下巴,例如他宣稱美國要取得格陵蘭島、控制巴拿馬運河等。國際關係是否會因此「回到未來」?也就是說,在未來回到古代和近代叢林法則佔主導的那種狀態?筆者以為,國際關係不應該也不能夠回到叢林狀態。大多數國家應該攜手努力,進一步完善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全球治理體系,打造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叢林法則下 各國「人人為戰」

首先,國際關係回歸叢林法則,會令所有國家都處於不安全狀態。各國將為了自身安全發展軍備,最終會陷入「人人為戰」的無秩序狀態。對中小國家來說,《聯合國憲章》規定的宗旨和原則,當然是至關重要,堪稱是它們的「保命符」;對大國來說,這些宗旨和原則同樣重要,因為大國之間也存在實力差距。實力更強的大國可以基於自身優勢,對其他大國「卡脖子」、施行制裁,甚至發動戰爭。即便對於國際體系中的所謂霸權國而言,一個完全沒有規則秩序的國際體系,也是成本極高的,因為這意味着霸權國需要時時動用實力去威脅、談判、攻擊,才能夠實現自己的目標。而霸權國並非在所有領域都具優勢,甚至在很多方面也受制於人,並不能「包打天下」。

其次,國際關係回歸叢林法則的一個可怕前景,就是核擴散及其他大規模殺傷武器的擴散。對中小國家而言,由於無法建立與大國匹敵的常規軍事力量,擁有核武器便成為一個非常有效、簡便的方案。所有國家都擁有核武器,可能意味着國際體系的現狀被固化,使主要國家間不敢輕易發動戰爭。但是,這種普遍的核擴散也意味着巨大風險,例如核武器可能流入一些恐怖組織、分裂勢力手中,造成完全不可控的混亂和破壞。

戰後國際秩序 絕不能推倒重來

最後,國際關係回歸叢林法則,得不到大多數國家的支持,這種逆流而動是不可持續。以中國為代表的廣大「全球南方」國家,已經成為二戰後國際秩序的中流砥柱,而且大多數國家都是開放的國際經濟體系受益者。二戰之後的國際政治秩序,強調主權平等、民族自決、保護人權,這是一套比較平衡、合理的國際規範體系。以人道主義干涉規範為例,除非出現大規模人道主義災難,以及得到聯合國安理會批准,否則西方大國就不能實行單邊主義的軍事干涉。於國際經濟秩序中,以世界貿易組織為代表的治理機制,在強調自由貿易的同時,也適當顧及了發展中國家,給予它們一些差別待遇和特殊待遇。

總而言之,拋棄過去80多年國際關係實踐發展出來的優秀成果,重回以前的強權政治、弱肉強食,勢將損害絕大多數國家的利益,是不得人心、必然失敗。二戰後的國際秩序,可以被進一步改革完善,但絕不能被推倒重來。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