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建造商會倡多用「國家標準」建材 可慳30%成本

發佈於

【明報專訊】香港建造商會表示,鼓勵業界多用「國家標準」建材,除料可降30%建築成本,亦可縮短運輸時間;又指建造業失業率升至7.2%,但部分工種如燒焊等人手短缺,現時出現工種錯配,加上私人工程數量下降,導致失業率上升,建議當局培訓工人「一專多能」,如竹棚工人應學習搭金屬棚,油漆工人應能操控油漆機械人,配對至人手不足工種,並由工會直接轉介私人市場就業。

商會高層昨會見傳媒時又提及,對業界前景不表樂觀,因私人工程未見明顯反彈,現時銀行雖履行承諾不隨便「call loan」(催還貸款),但同時未批出新貸款或是新貸款減低借款金額,令中小型承建商現金流有壓力,商會擔心會出現連鎖效應,如近期已得悉部分物料供應商被拖延付款。

指人力供求錯配 部分工種需外勞

對於建造業失業率達7.2%,但業界仍繼續輸入外勞,商會回應稱與工種錯配有關,強調輸入外勞未減輕人力成本。商會又稱一直與政府及建造業議會就工人工時情況保持溝通,目前本地工人在遵守既定工時(即朝八晚六)自律性普遍較低,其中部分工種如釘板、紮鐵等情况較好,而泥水、裝修等工種表現未如理想。

商會表示理解單靠工人自律難有效管理工時,建議承建商及業主先積極改善工作環境;亦希望與政府及建造業議會商討,透過工會呼籲工人自律。商會稱短期業界仍需輸入勞工,尤其一些短缺崗位如燒焊等;又認為外地勞工普遍工作態度勤懇,對本地工人可產生正面影響。商會重申,優先聘用本地工人原則不變,但同時強調須提升本地工人生產力及競爭力。

商會稱承建商及分包商在人力選擇不多,除輸入勞工外,商會鼓勵企業積極應用創新科技,例如智能機械人技術,提升生產力,預計兩三年後科技應用將達至一定程度,屆時部分表現未如理想工人或被取代。另目前建造業工人平均年齡偏高,技術工人呈現年齡斷層,年輕入行者不足;故引入科技既可提升工作趣味性,亦有助吸引新人入行,改善行業形象,為建造業帶來長遠發展動力。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