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李珍珠首爾個展 隱顯黑白感知縫隙 探究生命「不連續的連續」

發佈於

【明報專訊】「我們眼前真正所見的是什麼?」是一幕幕連續的定格?是轉瞬即逝化為歷史的片刻?韓國藝術家李珍珠長久以來不斷質疑「觀看」的本質,她感覺人生中所見的並非僅如照片般的光學景象,而是個體意識的流動,以及一個被主觀詮釋的世界。李珍珠探尋此命題後得出其中一個答案——Discontinuouscontinuity(不連續的連續)——也成為她在首爾Arario Gallery最新展覽的主題。

韓國畫家 考察可見與不可見

李珍珠的早期作品始於20多歲,童年創傷深刻地影響當時的她。那些映入眼的事物鮮活且零碎,並滲入日常生活,李珍珠持續觀察記憶如何侵入現實的時空,並試圖繪畫出來,「我不將記憶僅視為儲存過往經驗與情感的容器,而將它視為一種不斷於當下湧現、彼此交織、相互影響的結構」。於是她的藝術實踐,從記憶觸發的場景,擴展為用繪畫探索滲透於我們意識中的「觀看」之結構——探索可見之物、不可見之物、不可見卻得以感知之物,以及可見卻仍停留於無意識之中的事物。李珍珠深入考察它們之間的關係,不以單一畫面(及畫布)為限,構築「異質圖像」。

可見之物仍有實體可參照,不可見的抽象之物要如何表達?「在我們的生命裏,有許多事物無法用語言闡明,不屬於如文字般的意義系統,甚至無法被影像或感官呈現。」李珍珠指,她的創作核心並非清晰勾勒物件,相反,是把圖像成為超越自身意義的存在,一種從張力、碰撞與繁衍之中顯現的東西。因此在她的作品中,常見日常與記憶的物件交融為同一景觀,又會出現那些不易被「比喻化」卻又極為真實的主體,彼此之間的關係往往詭異陌生,「而我認為打開這些關係的『縫隙』足以承載萬物,我努力以自身的視覺語言,顯露那些不易命名、無法貼上標籤,但我們無疑能夠感受的事物」。

Black Painting如人生 獨一無二又代代相傳

譬如黑與白、有與無,兩組之間的「縫隙」存有多樣可能和觀看方式。還記得在數年前的Art Basel,李珍珠的Black Painting系列畫作從遠處竄入眼,畫中純粹且深邃的黑,與主體細緻的手的奪目程度不相上下,黑色不僅是背景,也充滿深度和廣度。作品上的手有的捧花,有的握緊植物,有的拿着石頭,李珍珠說即便是同一件物件,也從無固定意義,總能被賦予不同的詮釋。一張張畫看似由黑色背景錯綜相連,卻又彼此獨立,雙重的關係就像展題Discontinuouscontinuity。李珍珠忖度:「這種結構是否同時潛伏於作品與我們的人生之中?雖然我們各自過着獨一無二的生命,但那些代代相傳的存在、事物——像是從母親的母親,到女兒的女兒——似乎都體現了這種『不連續的連續』的狀態。」

在這次展覽中,Black Painting系列的作品首次以結構性的組合形式展示。整組作品以4×8的網格方式陳列於牆面,依序編名為Replies 01、Replies 02,餘此類推,並刻意留下3處空白,各自也擁有其作品名。「它們是一種尚未被說出口的答案,為那些無法被文本或圖像收編之物所預留的空間。」正因其缺席,空位存在的「不可見之回覆」顯得更為明顯,李珍珠於畫布的間隙中讀到無限的可能,「這同時體現了阿甘本(Giorgio Agamben)所言的in-between,是一種潛在可能與虛擬的結構」。

平面畫布見立體張力

經常實驗畫布結構的李珍珠,亦創作了多幅全新且更富挑戰的作品,例如迄今最大的一件不規則畫作、Black Painting系列的立體畫作,以及曲面立體畫作等。李珍珠說:「繪畫的本質是靜止的、平面的影像——可以說是一種攤開於平面的『色斑』。然而,當這種幻象遇上不規則畫布,並佔據展場的牆面時,便會產生一種奇異的悖論:一方面現實感被放大,另一方面觀者對觀看平面繪畫的自覺也隨之加強。」這種雙重的特質,會引發一種顯著而矛盾的感受,或許正觸及幻象與現實之間那微妙的界限。

就如是次展覽的焦點作之一Sorrow and Stone——6道白色「幕布」(curtain-like)形的畫布斜向排列,拼合後形成一種立體和層疊壓縮感。李珍珠說此作的構想在疫情期間浮現,那段時間她深切思考「自身空間」與他者之間的身體與心理關係,分隔空間的白色幕布,成為內/外、自我/他者、保護/隔離、安全/孤獨的隱喻。看見展覽場地首層一面超過5米高的牆面後,李珍珠便希望在那堵牆展開最大規模的「幕布系列」(Curtain Series)敘事。Sorrow and Stone中層層覆疊的「幕布」、卡住或頂撐在狹窄縫隙中的石頭和人,一切皆化為隱喻,藉以揭示力量或權力的運作,以及壓迫與抵抗之間的張力。

屬於Black Painting系列的曲面立體畫Chasing,同樣在被蒙蔽的人物與物件間碰撞出張力。畫布如卷軸狀,呈現出半掩半露的窺探感,畫中只見兩名女子的背部和拿着鉛筆的手,身體與深不見底的黑色背景融為一體,她們身貼身站在石頭上,腳旁還半露出一隻折翼的鳥。李珍珠說Chasing的張力正如中國美學中的「隱顯」觀念,「『隱』反而能強化所見之物,而被遮蔽之處則召喚我們去想像別的可能」。正如人們無法看見整個世界,也不是所有作品的場景都能同時被觀看,「歸根究柢,我們的感知是透過一個主觀且不完整的重構過程建構出來」。李珍珠邀請觀眾經歷那些無法全然言說的感知時刻,在探索「縫隙」時發現多樣的觀看方式,感受世界的場景如何同時地既不連續、又連續。

李珍珠個展Discontinuouscontinuity

日期:即日至10月9日(周二至六)

門票:免費

地址:首爾鐘路區栗谷路85號Arario Gallery

詳情:bit.ly/4fWNGfu

文:何詩韻

編輯:鍾卓言

設計:賴雋旼

電郵:[email protected]

[開眼 一場show一次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