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物理治療:收緊盆底肌肉+忍尿訓練 重新掌控膀胱

發佈於

【明報專訊】膀胱過度活躍的常見病徵包括急切性失禁,即膀胱未滿但出現尿頻、尿急、漏尿等問題,亦可能出現壓力性失禁。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婦女健康專研組主席、物理治療師梁慧貞解釋,即每當腹腔受到壓力,如咳嗽、打噴嚏、拿重物等,因盆底肌肉控制欠佳而導致滲尿。目前在公立醫院,醫生會因應患者日常小便、夜尿、尿急及漏尿次數及頻密程度來評估病情,將輕度至中度徵狀的急切性或壓力性失禁病人轉介給物理治療師,指導病人訓練盆底肌肉、膀胱,並調整生活方式以改善病情。

尿急先忍忍 做其他事分散注意

盆底肌肉可仰臥或坐着訓練,病人收緊盆底肌肉,感覺尿道口及肛門收緊向上提,如忍大小便的感覺,然後保持呼吸,不要閉氣,維持5至10秒,然後放鬆10秒,整套動作重複8至10次,然後站立訓練。「膀胱訓練是當有少少尿急時,先做其他事以分散注意力,例如繼續切菜、做家務、看電視,並收緊盆底肌肉,令腦部抑制膀胱,勿急着上廁,目的是令膀胱盛載多一點尿液,希望通過長久訓練,增加膀胱容量,改善膀胱控制力,延長排尿之間的時間及減少尿頻。」她補充。

「我對病人說,現在是膀胱控制了你,膀胱說急,你就上廁所。但膀胱內不是有很多尿,有些人只有100毫升尿就要去小便,太敏感了。嘗試練到多忍15至30分鐘才去,心理質素會好點,沒有慌亂感覺。」泌尿外科專科醫生吳志輝說。

梁慧貞又表示,3間公立醫院將招募約100名膀胱過度活躍病人,參與臨牀研究先導計劃,嘗試利用針灸加電——經皮脛神經刺激治療(PTNS),透過電針腳部三陰交穴位來刺激脛神經,以調節膀胱功能,期望兩年內完成研究。

雖然尿失禁及膀胱過度活躍未必可完全預防,但她建議市民從日常生活減低風險,包括避免刺激膀胱的飲食,如咖啡因、酒精、辛辣食物或人工甜味劑;要適量喝水,避免一次喝太多或太少;要控制體重,避免過重對膀胱造成壓力;且要妥善控制糖尿病或慢性肺病導致的長期咳嗽。

[健康]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膀胱過度活躍抑制藥 或添心臟病風險 (2025-09-08)

中醫意見:新冠後肺氣虛突失禁 (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