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實心實意:上門治療 有難關有機遇

發佈於

【明報專訊】生病了到診所或醫院診治,是自然不過的事。但在香港,治療並不限於診所或醫院。不同人有不同的治療需要,例如有人行動不便,有人需要在放鬆環境接受診治,上門治療服務的需要亦因而增加。醫護來到患者家中,以同行者身分提供治療。基督教靈實協會拓展上門護理服務,專業團隊包括中醫、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言語治療、香薰治療、家居護理等,提供多元化及有質素的上門服務,讓有需要人士和家庭找到最適切的治療模式。

因應患者家居環境 臨場發揮

家中治療和在診所診症不一樣,有難關也有機遇。註冊中醫李萬發作為上門服務團隊的一分子,上門治療時按患者需要,提供針灸、推拿及中藥調理等治療。他形容上門治療是「過五關斬六將」,因為患者家居與診所配備不一樣,沒有診所慣用的儀器或輔助工具,也未必有寬闊的診療空間。每一次上門治療,都需要臨場發揮,例如要推拿或按摩,一張能「四邊下牀」的牀是最佳配置,但有誰在家會如此配置呢?故少不了要執生,因應現場環境和病人實際需要來適當調整。病人家中的一牀一桌、一椅一櫃,都可以成為輔助治療工具。

上門治療雖有難關,但同時也有機遇。患者在一個熟悉、完全安心及放鬆的環境中,有利於治療。中醫來到患者家中,正正是一個沒有外人打擾,可以放鬆的環境,而這個「機遇」也適用於其他治療。言語治療師洪敏行發現,不少上門照顧案例的康復程度,比在院舍或中心更理想,估計是上門護理時有家人在場,治療師可以直接解釋療程,家人更能理解平日治療師不在時如何幫忙訓練。另外,善用患者每天能接觸的東西作治療之用,亦有助提升治療效果。

熟悉環境提升療效 家人可從旁學習

香薰治療師楊燕齊亦從經驗中發現,上門照顧的效果更為顯著。在長者家中施行香薰療法時,她可向在場家人解釋功效,順便教導家人或傭工如何為長者按摩;甚至按需要,運用香氣為長者居所打造一個舒適環境,此法為「延續治療」。

治療過程中,醫患雙方需要充分溝通及合作,遇到願意合作的患者與家人,能讓治療事半功倍;但若遇到心存疑惑的,亦是上門治療團隊需要面對的課題。舉例說,中醫療程一般較長,考驗患者及家人的信心。李萬發遇過有患者第一次做針灸,便期望有顯著效果;或有病人接受針灸和推拿,卻對口服中藥有顧忌。遇到這樣的病人和家屬,需要將教育視為己任,解釋治療原理,消除他們對中醫療法的誤解,並盡量解答他們對食療養生等疑問。

一名優秀醫者,應要讓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明白治療方案,才能真正幫助他們擺脫疾病帶來的痛苦和恐懼。這是同行的一部分,當病人在病痛和對治療不理解的景况中掙扎時,醫療團隊努力堅守崗位,與患者一起走過難關。走到病人家中,看到臥牀病人每天看着天花板,靈實團隊不止醫治病痛,更能幫助病人從疾病痛苦中走出來,為他們帶來希望,與之同行。

每個患者都有自己的故事,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不是每一個病人都適合到診所或醫院接受治療。不少長者在參加上門計劃前,對自己病况不甚了解,又因行動不便而令求診或復康治療的安排變得複雜。上門團隊為他們帶來治療方向和希望,更給予他們信心繼續在復康之路前行。

想了解更多靈實上門服務資訊,可瀏覽靈實全護通網頁:totalcare.hohcs.org.hk;或致電2663 3001查詢。

文:靈實上門服務醫療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