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港大AI聊天助青年斷癮 研究:戒煙率勝真人輔導 6個月驗證 使用者感更安心抒發感受

【明報專訊】16歲小儀(化名)3年前開始吸煙,其間曾向家人諮詢戒煙,反被介紹抽「電子煙」。她獲安排使用港大醫學院護理學院的生成式AI戒煙聊天輔導機械人,稱AI讓她更安心抒發感受,成功戒煙。港大研究發現,使用AI戒煙輔導的年輕人6個月驗證戒煙率為23%,較真人電話輔導高逾三成。
煙齡兩年多的小儀當初受家人影響,並因新冠疫情下中學面授課停擺,患情緒問題,開始抽煙以抒發情緒。她明白吸煙禍害,曾向家人提起戒煙,反而被介紹抽電子煙,稱「(電子煙)最近出咗咩新味」,使她難戒斷。幸得AI輔導,她花大半年成功戒煙。她說自己較內向,真人輔導反讓她尷尬,AI使她抒發時更安心,建議亦較實在。
諮詢家人 反被推介電子煙
港大醫學院護理學院戒煙治療研究組研發本港首個AI聊天機械人以輔導青少年戒煙,團隊去年獲政府醫療衛生研究基金資助50萬元,去年7至11月在「港大青少年戒煙熱線」開展研究。
團隊邀請154名25歲或以下、過去30日曾使用煙草產品(包括傳統煙、電子煙及加熱煙)的青少年參加研究,參加者平均年齡18.3歲,並將全部人均分為兩組,分別接受AI機械人和真人電話輔導,團隊招募後3個月及6個月做「電話隨訪」,又邀請參加者做「唾液可的寧測試」,結果發現,接受AI戒煙輔導的年輕人,6個月驗證戒煙率為23%,較後者17%高逾三成。
港大醫學院團隊近年多研究借以科技幫助戒煙,例如輔導員用WhatsApp鼓勵煙民戒煙。今次研究由該院的護理學院名譽助理教授陸子璡負責。團隊表示,現今青少年習慣打字多於打電話,加上AI輔導能24小時運作,能補足現時傳統電話戒煙輔導的不足。團隊亦提到,儘管今次研究的樣本數目少,結果在統計學上未顯著,但至少確立AI聊天輔導在戒煙成效上,跟傳統電話輔導相若。
學者:難代真人 惟輔導要轉型
至於AI能否取代真人做輔導,港大醫學院護理學院助理院長王文炳認為不能夠,指AI始終難主動接觸吸煙者,如要鼓勵他們接受戒煙服務,仍倚靠人手。但他稱輔導工作確實要「轉型」,包括思考如何跟受助者建立關係,並為他們提供情緒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