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熱點
社區報去•留|《馬聞》成員7年來堅持記錄馬鞍山故事 只為街坊「有嘢睇」【短片】 (09:32)

多份社區報近年陸續退場,包括大埔《埔報》停刊【相關報道】。不過,仍然有人選擇逆流而行,7年來的堅持只為街坊「有嘢睇」。馬鞍山社區報《馬聞》就是其中一份仍然努力記錄,也是現時規模較大的社區報,10多個成員年齡由18至60歲,老中青三代都有。這份社區報打破代溝,更將區內五湖四海的人連結,大家共同有一個目標——「說好馬鞍山故事」。(採訪、剪接:呂婉怡 拍攝:王乙峰、呂婉怡)
社區報的核心是「人」,無論是記錄的人抑或被記錄的人,有人才可以為這個地方增添一點歷史。《馬聞》成員Jay分享最深刻的採訪是記錄礦工遺孀的口述歷史,「因為那個價值在於被看見」,Jay希望發掘社區的小故事,藉報道留下痕迹,「這是一個途徑去追溯我們做過這件事」。
《馬聞》團隊在2018年創立,2019年出版創刊號,不同世代的成員對這份報紙有不同的寄望,60歲的Gigi希望《馬聞》能夠薪火相傳,讓有火的年輕人加入,而年紀較大成員可做後盾;25歲的Ines則認為,現時營運模式是最好的安排,「我覺得現在的狀態是,大家可以多幾個人,不需要貢獻超級多,但是大家都可以享受到社區的共同性」。
《馬聞》每半年出版一期,每次發行約8000份,但今期決定減印至6000份,開源節流只為可以「捱耐啲」。為何還堅持印實體報?《馬聞》成員Emily分享一名讀者的話:「我會更加珍惜看你們,因為怕之後沒東西看」,這份期待令Emily堅持至今。Ines說:「派實體報才可以打破同溫層,以及有更加實際的連結」,維持社區報經營並不容易,但「即使出得不穩,佢唔死已經係一個奇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