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灣區熱搜:工業搶先應用智能機械人 關乎全球生產鏈洗牌 優必選:中美激鬥 輸機械人輸製造業

【明報專訊】最近內地有不少人形機械人的相關活動,包括馬拉松、拳擊賽、拍MTV等,雖然娛樂性豐富,但「人形機械人第一股」深圳優必選(9880)首席品牌官譚旻認為,機械人的「娛樂」功能只是其次,能否趕快進入工業應用才更重要。他早前在訪問中說,人形機械人技術有如「皇冠上的明珠」,中美之間正在展開激烈競爭,若中國落後於美國,過去幾十年積累的製造業優勢可能盡失,全球生產鏈將會重構。
明報記者 林迎
倘落後要從美進口機械人 生產力恐「反向壟斷」
優必選早前在北京舉行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展出全球首台可自主換電的人形機械人Walker S2,標誌其可以「7×24」不間斷工作,解决工業效率難題。該公司首席品牌官譚旻說,機械人競爭的實質是中美之間生產力的比併,「中國製造最核心的競爭力有兩個,一是改革開放幾十年累積下來的全工業品類、全產業鏈的工人經驗,這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二是相對有競爭力的勞動力,這是中國製造可以在全球屹立的很重要原因。但是如果人形機械人落後於美國的話,那兩樣優勢都不復存在」。
他解釋,隨着AI技術發展,人形機械人可以自主學習,這將使全球供應鏈重新佈局,西方國家不再需要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動力,利用先進生產力在本國生產所需物品,「他們(西方國家)要資源有資源,要資金有資金,要土地有土地,唯一缺的就是技術工人和勞動力,這兩樣最後用機械人覆蓋之後,全球的生產鏈就會重構」。如果中國技術落後,還要從美國進口機械人,譚旻認為這會導致中國生產力被「反向壟斷」。
華企輸訓練算力 生產鏈有絕對優勢
譚旻又說,人形機械人技術是「皇冠上的明珠」,因為它是軟件加硬件,同時聚集AI和機械人兩大頂尖技術,「我們不可以輸掉這場戰爭」。他強調,在AI大模型的領域是美國領先,但中國不至於落後很多,「有能力緊緊追隨」;而在應用端口的機械人,全球幾大主要公司「你追我趕」,Tesla早在3月就計劃部署20萬張英偉達H100 GPU,「全中國科技公司加起來都不夠它芯片多,我們在訓練速度和訓練算力上差得比較遠,但幸運的是,中國很多相關的上下游生產鏈發展得比較快,在新材料、關鍵零部件上有絕對優勢」。
中國AI「百家齊鳴」 產業趨成熟
據優必選今年中期業績,上半年研發費用2.18億元(人民幣,下同),佔收入35.1%,圍繞智能人形機械人展開的相關技術實現突破,除了自行換電,優必選的人形機械人在工業環境中已完成從單機自主到群體協同的升級,形成產線級任務執行能力,包括協同搬運、協同分揀、協同操作、協同質檢等,為人形機械人在工業應用場景的商業化提供技術基礎。公司並預計,今年內將交付500部工業人形機械人。
「包括機械人的電機,目前來說在中國佈局得最完整,在全球來說都是領先的。中國還有很好的工程師、機電人才、AI從業人員,這使優必選機械人在工業化生產的場景應用中,可以與美國對手站在第一陣營裏面。」譚旻稱,中國在AI方面有之前的「百團大戰」(指內地大模型之間的競爭)作為基礎,這推動了數以百計人形機械人創新公司興起,預示該產業已經從幾間領頭公司作技術顛覆和探索,轉到百家齊鳴的時代,是人形機械人和人工智能產業進一步成熟的象徵。
港作融資平台 資金用於長期研發
他表示,現時人形機械人迭代速度愈來愈快,優必選將陸續開展機械人在工業場景的應用實訓,同時充分利用香港作為全球融資平台的功能,資金用於長期在核心技術上的研發投入,尤其是AI大模型、具身智能、群腦智能的研究。譚旻稱:「中國智能製造今年有3000萬職位空缺招不到工人,新一代年輕人不願做製造業,我們人形機械人產業要去解決社會的重要問題,為民生服務,這才是我們倡導的AI for good。」
(深圳機械之城系列二)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灣區熱搜:深圳「機器人谷」 10公里聚200企 (2025-09-09)
灣區熱搜:港大教授:機械人產業大方向正確 有泡沫正常 (2025-0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