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高盛:發展數碼貨幣 料人幣國際化加快

發佈於

【明報專訊】高盛認為人民幣國際化15年來進展不算明顯,惟隨着貿易增長,加上通過發展數碼貨幣,可以促進人民幣使用,料未來數年國際化進程有望加快。

高盛發表報告統計,中國經濟總量佔全球比例由2000年的6%大增至現時約19%,同時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貨物貿易貢獻來源,但自2009年推廣人民幣國際化以來,截至去年,從外匯交投、外匯儲備分配等量度,人民幣只佔國際貨幣使用量的2.6%,遠低於美元和歐元分別66.6%、23.8%。

但地緣政局動盪升溫,尤其俄烏戰事後歐美凍結俄羅斯外匯儲備,令新興市場央行決心減少儲備中的美元比重,巴西、阿根廷等國家接受貿易以人民幣結算,加上美國債務膨脹引起外界警惕,「去美元化」趨勢更盛行,都為人民幣加快國際化創造時機,相信只要經濟和貿易力量持續增長,穩定市場信心,國際使用量很可能遠超現時2%水平。

仍有兩項挑戰需解決

高盛亦提及從歷史看,新國際貨幣崛起之路很漫長,例如美元取代英鎊成為國際基準貨幣就需超過100年,若出現經濟衰退將拖長甚至妨礙整個過程,而且還有兩項挑戰未解決。

首先,是中國一直致力維持人民幣匯價穩定,但代價是資本市場難以全面開放給外資,即使方向之一是保持管制在岸市場、發展離岸市場,一旦美元劇烈波動,多大程度容許離岸和在岸人民幣匯價偏離是要思考的地方。

其次是美國已推廣使用美元穩定幣,並有證據顯示獲部分中國出口商開始在跨境貿易使用,令中國有迫切性發展人民幣資產為基礎的穩定幣,但由誰發行,怎樣監管和限制風險都有待解決。路透上月曾引述消息稱,中方打算短期內示意,准許發行人民幣的穩定幣,扭轉之前禁止買賣加密貨幣的政策。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巴克萊料今年美減息增至3次 (2025-09-09)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