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國際親子台:我去上學的時候,你有哭嗎?

發佈於

【明報專訊】9月開學了,家長們終於都可以鬆一口氣,不用24/7面對小孩,生活重上正軌。雖然不少家長在開課前一天,崩潰的發現「9大慘况」,包括「在書包裏找到發霉麵包」、「在書包裏找到別人的作業簿」、「小孩鞋子現在才發現穿不下」等狀况嚇倒,但把孩子送進校園或送上校車的一刻,空氣瞬間變得煥然一新。

不過,對於孩子才第一次上學的父母而言,就是另一回事了。第一天上學,在幼兒園的門外,總有大哭的孩子與心力交瘁的家長。小孩子如何適應新環境?第一次與家人分別,如何面對分離焦慮?要不要陪着孩子上課?要陪的話,陪多久?這些狀况到底會維持多久?真的因人而異。每個孩子跟父母說再見,也會有情緒的,分別只是有些人較為平靜淡然,有些人反應較為強烈,好些孩子的不適應期是以月計的。父母看到哭着說不要的孩子,內心波濤洶湧,有時真正焦慮的,其實是我們自己。

把《我去上學的時候》這本新書送給剛要送孩子上學的朋友,它不同於一般解構分離焦慮的繪本,而是以孩子的角度出發,用孩子的聲音,對媽媽輕輕地說出愛與思念。上學時,孩子會有分離焦慮,但其實更放不下的,常常是媽媽。

「媽媽,我去上學的時候,你有哭嗎?」

「我只有哭一下下。」

「你很想我,我也很想你,所有的媽媽都在想學校裏的小孩,小孩都知道。」

這幾句說話,想說的是什麼?

父母要有勇氣放手

正是孩子用自己微小而深情的說話,安慰正掛念與擔心着自己的媽媽。孩子把自己的感受投射,以血脈相連之情向媽媽訴說彼此的心意相通,並以此作為對自己的安慰。當你想念我時,我也在想你。你勇敢地工作時,我也鼓起勇氣地上學。你因為見不到我而失落時,我也同樣的期待跟你再見。

這本新書沒有教我們如何減少孩子大哭的方法,也不是分享如何讓孩子適應開學,而是溫柔地安慰被分離焦慮壓垮的媽媽們,同時是孩子用同理心來共情媽媽的感受。

「『再見』的意思,

就是一定會再見到你。

媽媽,你長大了嗎?

已經知道這件事了嗎?」

常說繪本最重要的是兒童觀,即是從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我想《我去上學的時候》正是如此。我們以為是父母要教孩子勇敢踏出去,其實是孩子在教父母要有勇氣放手。我們以為是孩子需要情緒支援,實際上是我們期待孩子給的情緒價值。我們以為孩子哭只有我們可以安慰,卻忘了原來有長大這回事。

謝謝孩子教我們做勇敢的父母,把「所有的想念都會變成見面時的快樂」。

文:Hello Bonnie

作者簡介:修讀國際關係,成為兩女之母後變身3職媽媽,在小助教鞭策下,完成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仍繼續在工作、讀書及湊女角色中努力掙扎。網誌:FB.com/hellobonniemami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70期]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親子筆陣.自在講媽:開學心事要細聽 (2025-09-09)

童途有「理」:學好基本功 做籃球小將 (2025-09-09)

荒失失在加家:新環境新學校全新開始 (2025-09-09)

玩創校長:校規應否隨着時代而改變? (2025-09-09)

超人DadDad:家長如何關注孩子心理健康 (2025-09-09)

家庭有教:新學年,為孩子訂立SMART目標(二) (2025-09-09)

教女無方:緊急聯絡人 (202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