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家庭有教:新學年,為孩子訂立SMART目標(二)

【明報專訊】上回提及,幫助孩子訂立目標講究技巧,相比於「我要多看課外書」,「我每天晚上睡前都要讀3頁課外書」就顯得更具體(Specific)、更可量度(Measurable)、更可實現(Achievable)。SMART框架的另外兩個原則是:
目標和價值觀相連
Relevant(相關的):目標需要與孩子的興趣和價值觀相關,否則孩子容易半途而廢。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思考:這個目標為什麼這樣重要?這個目標如何幫助我成為理想中的自己?例如,如果孩子喜歡繪畫,「我在新學年要完成一本個人繪畫日記」這個目標就顯得十分相關。隨着孩子慢慢長大,心智變得更為成熟,家長可以將孩子的目標和價值觀相連起來。
臨牀心理學家Julie Smith就鼓勵家長將一堆重要的素質寫出來,例如:熱情、誠實、公平、仁慈、關愛、有同情心、有抱負、可靠、活在當下、靈活、開明、大膽、好奇、有創造力、敢於冒險、忠誠、感恩、值得信賴、理解、靈性、真誠、獨立、接納、耐性、專業精神、尊重、博學、堅持、主動
之後,家長可請孩子圈出3個自己認為最重要的素質,然後進一步討論,究竟做什麼才可以培養或展現這種素質。例如,孩子覺得好奇、有創造力和敢於冒險最重要,究竟哪些具體、可量度和可實現的目標與這些素質相配呢?其中一個例子就是「我每個月會設計一個新遊戲,並與家人和朋友分享」;又例如,孩子很想將來成為一個熱情、關愛和有抱負的人,就可以「每個月參加兩次社區服務活動,幫助有需要的人」為目標。
目標需要有明確期限
Time-bound(有時限的):目標需要有明確期限。例如,「學會游泳」不及「在新學年第一學期結束前,學會自由泳的基本動作,並每周練習一次」來得「緊急」。按照時限,家長更可以設定檢查日期,如每月底檢討孩子進度。如果孩子錯過期限,家長不一定要責怪孩子;家長可以嘗試與孩子檢討難以達到目標的原因,並想出應付策略。例如,如果孩子平日因為上學繁忙,經常感到疲累,家長就可以將練習時間改為周末,並於練習前一晚提醒孩子早一點睡,確保孩子第二天有足夠體力完成練習。
家長可以運用SMART框架,幫助孩子在新學年訂立實用的目標,養成良好習慣。將日常的目標與人生的價值觀相連起來,更能夠讓孩子一步步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真正感受成長的喜悅!
《新學年,為孩子訂立SMART目標(一)》重溫:https://link.mingpao.com/84994.htm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
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70期]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親子筆陣.自在講媽:開學心事要細聽 (2025-09-09)
童途有「理」:學好基本功 做籃球小將 (2025-09-09)
荒失失在加家:新環境新學校全新開始 (2025-09-09)
玩創校長:校規應否隨着時代而改變? (2025-09-09)
國際親子台:我去上學的時候,你有哭嗎? (2025-09-09)
超人DadDad:家長如何關注孩子心理健康 (2025-09-09)
教女無方:緊急聯絡人 (2025-0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