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八方來客:瓊官講解自貿政策 零關稅目錄續擴「難與港比」

【明報專訊】海南自貿港政策解讀會昨在香港舉行,海南省財政廳長蔡強表示,封關後海南的「零關稅」目錄會逐步擴容,但不會像香港一樣。海南省委書記馮飛提到,海南非常重視同香港的合作,正推動建設瓊港經濟合作示範區。
馮飛致辭時表示,香港是海南最大的外資來源地,佔海南使用外資總額七成以上;香港也是海南最大的服務貿易伙伴,一批涉及法律、會計、諮詢的高端服務業合作項目已落地海南。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丘應樺表示,單是去年,海南新成立的香港企業就有700多間,實際利用香港直接投資的金額超過150億元人民幣,增幅超過9%。未來香港將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南自貿港的聯動發展。
稱為國家「試制度」 非為跟港競爭
從宣布建立自貿港以來,坊間經常將海南與香港比較。海南省財政廳長蔡強在會上指出,海南和香港「從目前制度設計上不存在競爭關係」,香港僅香煙、酒類、碳氫油類需要徵稅。而海南在今年12月18日封關時,徵稅商品目錄有2323項,包含了大部分的消費品;實行「零關稅」的商品有6637個,主要對象是生產類企業所用的設備、原材料,難以與香港的「零關稅」水平相比。
「海南現有的制度安排,不是為了跟香港競爭。中央政府建設自貿港的初衷,是要讓海南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去進行制度性開放和創新,是要為整個國家去試制度、當試驗田的。」蔡強又稱,2323個徵稅商品目錄並非終點,封關後將逐步縮減,目錄一定會愈走愈短。「未來能不能縮減到跟香港、新加坡一樣,我覺得我們會接近一個『極簡目錄』,但不會完全像香港一樣。」他稱,香港是單獨的關稅區,而海南「必須要服從國家利益、國家大局這些領域」。
昨日會上舉行集中簽約,海南和香港兩地有關單位和企業簽約12個項目,涵蓋文旅、科技、食品加工等領域。
文:孫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