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兩岸
中國氣象局評估AI預報模型 伏羲、璞雲、風烏、風清、盤古相對較好 (22:14)

中國氣象局辦公室副主任魏東9月9日在記者會表示,人工智能(AI)天氣預報模型總體評估結果顯示,伏羲、璞雲、風烏、風清、盤古模型的預報性能相對較好,後續將通過多種方式給予激勵和支持,比如優先由國家級氣象部門邀請業務准入,優先推薦在省級氣像部門本地化應用,優先開展聯合升級研發等。
魏東說,中國氣象局於2024年6月啟動AI天氣預報模型示範計劃,面向科研院所、高校、行業協會學會、企事業單位等廣泛徵集AI天氣預報模型,吸引國內外35家單位報名,共14個天氣預報模型獲選參加實時預報示範,各示範模型經歷了今年汛期複雜天氣的預報考驗。
魏東指出,中國氣象局發布了基於國產數據訓練的AI氣象預報系列模型——風雷、風清、風順。
其中,中短期天氣預報模型「風清」的全球可用預報天數達到10.5天,達到國際主流模型水平;短臨預報模型「風雷」TS評分為0.38,較現有業務產品提升10%;次季節氣候預測模型「風順」對MJO(Madden-Julian Oscillation,季內震盪)關鍵模態的可用預測天數達到32天,超過歐洲中心現有數值預報模式水平。
各模型均完成了實時業務化運行,在今年的汛期(6至8月)氣象預報業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預計今年10月,中國氣象局將完成對三個模型的版本升級,屆時將進一步提升模型的性能和應用效果。
此外,面向深空探索與太空軌道安全保障的新需求,中國氣象局發布了全球首個AI空間天氣預報模型「風宇」,並正在構建AI端對端天氣預報模型「風源」和AI氣象服務語言模型「風和」。(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