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展覽業稱未復常 盼獎勵計劃延長1至3年

發佈於

【明報專訊】政府2023年撥款14億元展開為期3年的「定期展覽獎勵計劃」(下稱首期計劃),去年施政報告宣布再撥5億元,以在今年7月推出「定期展覽獎勵計劃2.0」。有展覽業界指受地緣政治、市道差夾擊,加上展商及訪客仍未回復新冠疫情前水平,冀政府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延長計劃至少一年。

商經局:暫12億元支援220展覽

首期計劃由前年7月1日起實施至今年6月30日,為會展及亞博舉辦的大型本地或國際私人主辦展覽提供最高2000萬元獎勵;「計劃2.0」則只限獎勵多於1500名非本地參與者的國際展覽,但合資格展覽場地增至4個。商經局回覆本報查詢稱,首期計劃支援約220場展覽,涉及逾12億元,會密切留意申請數目及款項運用,未回應計劃去向。會展回覆稱,首期計劃期間共舉辦242場展覽(見表);另據本報統計,同期至少41場私人主辦展覽在亞博舉辦。

策展人料助每年多吸逾千買家

承辦展覽的康亞有限公司董事李志生表示,不少廠商在疫情時倒閉,新公司亦難負擔海外參展費,加上關稅戰及市道差,以其公司舉辦一項超過30屆的商貿展覽為例,去年僅有約2800個展商,較全盛期少兩成。他稱獎勵可用於提供參展折扣、為海外展商及買家提供免費住宿及宣傳,預料每年可藉此吸引多50至60間展商、逾千買家。

李志生又稱,近年內地與55國免簽、廣交會也積極招攬外商,部分展商及買家「直上內地」,亞洲其他地區亦着力爭取,相信國際展覽可同時帶動旅遊業,政府不應中斷資助。旅發局數據顯示,去年會展相關產業的過夜旅客平均留港3.7晚,人均消費逾8000元。

「地緣政治緊張 需增國際推廣」

香港展覽會議業協會曾訪問會員,顯示去年「商貿」和「商貿及消費」展覽參展商及訪客數量回復至2019年的七成多。該會常務副會長黎可怡觀察,今年情况相若,稱地緣政治緊張下仍需加強國際推廣。黎又指,新展覽需3至5年才可在市場紮根,建議政府視乎財政狀况延續計劃1至3年,首年維持5億元撥款,隨後每年遞減,讓業界「軟着陸」。李志生則稱,政府也可因應財赤,考慮提高計劃門檻至2000名非本地參與者、2000平方米展覽面積,「不少新展覽也有此規模」,另提到籌備商貿展覽周期約一年,籲當局盡早交代。

曾與展覽業界會面的立法會議員梁熙則引述業界表示,現時吸引展覽訪客的成本較2019年翻倍,認為當局可進一步按展覽成交量、經濟效益決定獎勵金額。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