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日漫改編《海岸村咚咚咚》 置身奇人奇事感受藝術

發佈於

【明報專訊】三年一度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舉辦得如火如荼,遊客慕名前往跳島遊;日本電影《海岸村咚咚咚》裏的小島也歡迎藝術家駐留創作,但是卻吸引了一個個奇怪的大人。得到資金後「自稱藝術家」的人一直交不出作品,由東京來到的Meg就拿着金絲雀造型笛子找他們收回貸款,並測試他們是否真正的藝術家。不過藝術是什麼?導演及編劇橫濱聰子說,先感受吧。

雖然電影早前已獲2025柏林影展新世代Kplus單元特別提及獎,但橫濱聰子來港參與「亞洲電影巡迴放映」時仍擔心香港觀眾的反應,因為在日的觀眾大多數為長者;比起大人,電影更多獲小孩喜歡。她會有這種擔心,從跳躍式劇本情節可看出端倪。

電影改編自三好銀的漫畫《通往海邊的路》。以奏介為主的中學生熱中研究和創作他們所愛的藝術,並與來訪小島的大人互動,有戴古怪長簷帽的人、藝術委託者和獲500萬日圓但不斷逃走不創作的岡田等。故事出場的角色眾多,交織着各種不可思議事件,例如島民會跳沒有音樂不帶笑聲的盂蘭盆舞、為神秘野獸提心吊膽。橫濱聰子把漫畫中天馬行空的段落放進電影,「我試圖選出既保留奇想,又兼具日常和清晰人類情感流動的橋段,然後以我自己的方式將它們串接」。

導演刻意設計模糊高潮、未解之謎

有別於清晰展示起承轉合的表達,《海岸村咚咚咚》的高潮位模糊,伏筆未有收回,佈滿許多未解之謎,這些都是橫濱聰子為電影刻意設計。就像主角奏介沒有明確的欲望或目標,他只是在乎當下,覺得創作很開心、和朋友聊天很開心,順着那瞬間的反應去活;他沒有遇上必須解決的問題,因此連結局也讓人捉摸不定。觀影期間,感覺故事可無限延續,橫濱聰子說她在剪接時也一直在想:該如何結束才好?

電影裏不同角色都有說起對藝術的想法,例如因工作從東京來到小島向藝術家收回貸款的Meg,對藝術不明所以,在電影中發問藝術是顏料和水的混合?藝術為了什麼?關於「藝術是什麼」向來眾說紛紜,但橫濱聰子則認為這個問題本身就有點無謂。很久以前她在戲院看瑞典導演英瑪褒曼(Ingmar Bergman)的作品,長時間凝視間,她突然頓悟——電影對人類而言,的確是不可或缺之物—— 一種難以言喻的理解,「與其思考藝術存在的目的,不如說藝術早就自動降臨到我們面前,我猜那或許才是它的本來面目——感受先於思考」。

但故事中的Meg一開始顯然對藝術毫無感覺,在收數的過程,她不明白藝術家要把空間設計成「蟻窩」、創作為何偏離原先的陳述,也未曾留意到花園懸掛的七彩內褲或許就是藝術的一種。其間一位藝術家送她金絲雀笛子,聲稱真正的藝術家會吹出動人的雀聲,而冒牌貨會吹出刺耳的噪音。隨時間和心境轉變,Meg從吹不響笛子,到最尾詫異地吹出清脆鳥鳴,推翻笛子的迷思。世上不存在神秘的笛子,只是吹奏者當下的身心狀態正好與笛子合拍了。

橫濱聰子又介紹,為了探測有毒氣體,礦工會把金絲雀帶進礦坑,若坑內出現毒氣,金絲雀就會鳴叫,好比藝術,「藝術能感知人類的躁動、不安、危機」。

《海岸村咚咚咚》

預告片:bit.ly/3IhMyXt

文:何詩韻

[開眼 藝述速遞]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作畫歷幾番「回訪」 如延時對打 謝承軒層層thinking留painting (2025-09-12)

Friday Planner:光與蔽 (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