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駐京周記:北京網約車問題多 影響出行體驗

發佈於

【明報專訊】近期外出行程較多,蘇州、上海、天津等地的網約車體驗,讓記者對北京網約車市場的「特殊性」有了更直觀的感受。不同城市的服務質量與營運生態呈現顯著差異,尤其在北京,「特惠車」叫車難、司機駕駛行為失範等問題,正逐漸成為影響市民出行體驗的痛點。

記者翻看自己的叫車紀錄,在北京叫車,在明確勾選了特惠車的情況下,僅有極少數情況才有特惠車接單。而在其他城市打車,很容易便叫到了特惠車型。以北京為例,20公里路程特惠單在35元(人民幣,下同)左右,和快車價格相差10元以上。如果只勾選特惠車型,等車時長會成倍延長。

即使放棄特惠車選擇快車,「被繞路」仍成為北京網約車的高頻投訴點。上周,在網約車平台路線透明的情況下,原本20分鐘的路程,司機繞路到40分鐘才順利到家,比預測價格多了三成。儘管平台設有投訴渠道,但乘客反饋「繞路」、「司機玩手機」後,往往僅獲得小額優惠券補償,司機幾乎不受處罰。

乘客投訴繞路 僅獲小額優惠券補償

在北京,邊開車邊玩手機的司機可以說是司空見慣。記者坐過的車裏,幾乎有一半的司機都在邊開車邊刷手機,更有甚者,開啟車輛輔助駕駛模式,用前方大屏開始追劇。還有的司機在開車的時候打起了瞌睡。儘管在司機長時間接單後有疲勞提醒,甚至平台強制下線,但很多司機用各種方法註冊多個平台,在一個平台下線後會去接另外平台的單。

然而北京網約車亂象的本質,是一場「平台逐利、司機承壓、乘客買單」的惡性循環。多名司機反映,北京網約車平台抽成比例普遍在25%至30%,高峰時段甚至更高。平台通過「獎勵機制」(如完成20單獎50元)誘導司機延長工作時間,卻對司機的疲勞狀態、服務質量缺乏有效約束。

司機稱平台抽成高 缺有效約束

不過,新華社昨引述全國總工會報道,多家平台算法協議明確勞動報酬不低於當地小時最低工資,設立惡劣天氣補貼、逐步取消「超時扣款」等。「T3出行」、極兔、「UU跑腿」、滿幫、滴滴、圓通、「餓了麼」等7家企業已簽訂算法與勞動規則專項協議,另有多家企業9月底前全部完成協商並簽訂算法協議,預計將覆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逾2000萬人。

駐京記者 王佩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