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幼兒中心:專業支援 緩解雙職父母壓力 幼兒中心全方位照顧與培育

發佈於

【明報專訊】為鼓勵生育,政府近年推出多項鼓勵政策,包括發放2萬元新生嬰兒獎勵金,增加額外日間幼兒照顧服務名額等,希望吸引夫婦積極生育。不過,據香港統計處資料顯示,2024年新生嬰兒的臨時數字為3.6萬,但截至2025年3月,為0至3歲幼兒而設的獨立幼兒中心的服務名額只有約3000個,絕對是僧多粥少。爭幼兒中心名額,猶如入名校一樣一位難求,不少家長「大住肚」時已經排隊,除了希望有人幫手照顧,也因幼兒中心屬照顧與培育的雙重服務,讓幼兒在語言發展、社交能力等有更佳發展,亦能給予家長不同方面的支援。

文︰顏燕雯

懷孕6個月的Candy正在物色幼兒中心給腹中準備出生的小寶貝,「本來打算請我媽媽幫手,但她說正計劃找新工作,又指自己湊仔一套未必合我心意,叫我自己找人湊」。Candy為此十分焦急,因為現時透過中介公司聘請外傭也需一段時間,而她又不太放心把寶寶全交託外傭照顧,「我聽朋友說可以找幼兒中心,那裏有專業工作員照顧小朋友,小朋友又在裏面學到東西,但輪候日子甚長,有可能BB到5、6個月大仍未排到,所以現在十分徬徨」。

名額雖增仍未滿足需求

相比Candy,Erica就幸運得多。她育有一子一女,去年女兒鈳炘8個月大時入讀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轄下的資助獨立幼兒中心愛幼坊。Erica說,她與丈夫均要上班,沒有聘請外傭,4歲多兒子住在公公婆婆家,她兩夫婦則每天早上7時多出門,若要老人家每天再長途跋涉來幫忙,又會令二人過於操勞,因此把女兒帶到幼兒中心是不二之選。Erica長期留意家裏附近的幼兒中心招生通告,當她知道愛幼坊收生便馬上報名。

幼兒中心是社會福利署(下稱社署)日間幼兒照顧服務的其中一環。根據社署發言人回覆本報指,政府在2023年及2024年《施政報告》宣布,3年內分階段增設合共11所資助獨立幼兒中心,額外提供約1000個服務名額,當中4所分別位於粉嶺皇后山邨、華明邨、深水埗庫務大樓和觀塘的幼兒中心已於去年先後投入服務,合共提供344個服務名額。而深水埗長順街及葵青葵芳邨的160個名額亦將於2025/26年度投入服務;餘下5間資助獨立幼兒中心亦計劃於2026/27年度起有序地投入服務。

位於觀塘順利邨的愛幼坊正是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轄下幼兒中心,去年10月開始試運,為育有0至3歲嬰幼兒家長提供88個託兒服務名額,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總幹事麥潤芸(Silvia)認為,即使政府服務名額增加,但仍未能滿足所有家庭的需求。「我們中心位於東九龍,也非交通樞紐,可是家長除了附近居民,也有來自大埔、荃灣、美孚,他們願意帶年幼孩子長途跨區前來,除了因為機構的口碑,也因為他們居住地附近無法找到合適服務。」她期望政府實現「每區有服務點」的規劃,不過亦理解要推展服務仍受不少因素限制,以至現時服務點的擴建速度較慢。此外,部分幼兒中心只提供2至3歲的幼兒照顧服務,對剛育有初生兒的家長,未能提供適切服務。

依年齡訓練 與家長討論進度

今年3月正式開幕的愛幼坊,只有約6000平方呎,面積不算大,不過在有限條件下,仍按嬰幼兒不同年齡需要劃分辦公室、接待區、大小肌肉區、奶房及洗手間等。嬰幼兒入讀時,先有適應期,如每天先來中心2小時,逐漸增加至3小時,讓他們逐步適應。之後他們會按活動時間表作息,不同年齡的嬰幼兒都有一個為他們度身訂做的時間表,當中包括如廁訓練、音樂訓練等,還有在滿佈玩具的房間中探索。幼兒工作員會跟進兒童每日學習進度,依年齡指導相應訓練,如翻身練習、足感練習等,並與家長討論兒童進度,調整培育方案,跟一般外傭在家「僅關注飲食起居」的照顧模式不同。

Erica說,女兒上幼兒中心後,讓她有驚喜,她表示孩子在0至2歲是非常重要的學習階段,幼兒中心裏有教師也有其他同學,加上規律課程,令女兒在大小肌、語言能力方面都發展不錯。「相比兒子,我看到女兒在這階段發展確實比哥哥好,如她14個月大已講到一些動物名字,也會叫爸媽。最重要是老師定期打電話給我,告訴我孩子的發展狀况,如女兒剛來時開始吃固體食物,但平日我根本沒時間去做,老師會在中心先跟她試吃,再教我周末煮些什麼給她。加上小朋友有穩定作息時間,基本上,每晚下班我來接她回家,跟她玩一會兒,8時半她便一定準時睡覺。我覺得這些對家長和小朋友來說也是一大好處。」

日託幼兒服務「成本效益高」

Silvia指0至3歲日間幼兒照顧服務是「成本效益高、投資回報率高」的服務,因為這是兒童成長黃金期,及早發現並支援其需求,可顯著促進幼兒發展,同時強化社區對家庭的支援,能大幅減少日後的家庭、教育及社會問題。愛幼坊亦十分着重與家長互動,透過專業討論與經驗分享,為家庭提供照顧及專業支援。以愛幼坊為例,平日開放時間為早上8時至晚上6時,另有延展時間給家長彈性處理公務,如周六甚至可延展至下午3時,延長服務時間可緩解雙職父母壓力,避免年長子女因新生弟妹的出生而被忽略;同時減輕跨代照顧者的負擔,幫助長者,如「四大長老」騰出時間,便利他們覆診或參加長者中心活動,並可讓父母安心工作。

至於入讀資格,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服務總監康浩禎指,他們轄下幼兒中心收生多採先到先得制,亦會邀請家長參觀中心及面見申請家庭,了解平日小朋友由誰照顧、誰人負責接送等,亦會留意家長或小朋友有沒有特別情况,如孩子是否早產兒需要特別護理、媽媽是否需要情緒支援等,若有的話則會另作安排。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71期]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知多啲:社署0至3歲幼兒服務 截至3月名額逾3400 (202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