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親子筆陣.蒲公英教室:用「愛」幫助孩子輕鬆適應新學期

【明報專訊】開學對小朋友來說,是從「放鬆狀態」轉去「規律狀態」;對家長亦一樣,充滿挑戰。最近,我也聽到一些開學後不愉快的新聞,故筆者用「LOVE」4個字母做指引,希望以更細心、更溫暖的方式,幫助小朋友面對種種壓力,順利踏入新學年。
L:Listen(傾聽)
—— 先明白小朋友的擔心,再講適應
剛剛開學的小朋友,很多時都會把負面情緒放在心裏不懂表達,他們可能有各式各樣的擔心和困擾,例如擔心新同學不好相處,跟不上新課程,又或者捨不得轉瞬即逝的假期。這個時候家長不用急着跟他們講大道理,而是做一個有耐心的聽眾。
家長不需特意找時間跟孩子傾訴,可以自然地在食飯時問:「今日小息跟同學說了什麼好玩的東西?」又或執書包時輕輕說:「如果遇到難搞的事,同爸媽講,我們一齊想辦法。」比起說「你不用怕」、「有什麼好擔心」,小朋友更需要是「我願意聽你講」的態度——當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被留意,不安感自然會消散。
O:Observe(觀察)
—— 從細節看懂小朋友的小需要
小朋友適應開學的狀態往往隱藏在細節中。例如,以前能夠自己起牀,現在卻經常不願意起身;以往回到家後會不停講述學校的事情,現在卻低着頭一言不發;甚至食量減少,睡前輾轉反側,無法入睡。這些看似「不聽話」的行為,可能是他們在暗中發出「求救」信號——或許是無法跟上教師的進度,或是與同學之間出現了小摩擦,但又不知道如何表達。
家長不需急於責備或追問,而是採用觀察和溫和回應的方式來接近孩子。如果小朋友起牀很慢,可以說:「是不是還沒有睡夠呢?那我們今晚提早10分鐘熄燈,明天會不會好一些?」如果小朋友不願意談論學校事情,可以說:「沒關係,等你想分享時,我隨時都在這裏。」相比於說「你為什麼又是這樣」,這種「我看到你很難受」的體諒,會使小朋友更願意敞開心扉,幫助家長及時發現問題,及早疏導。
V:Voice(鼓勵表達)
—— 讓小朋友敢於表達他們的小想法,而不是將心事藏在心中
許多時候,小朋友無法適應開學,是因為心中的疑問和委屈沒有地方傾訴。可能是他們不敢向教師提問,或是遇到與同學之間的分歧不知道如何表達,又或者覺得告訴家長,他們也不會在意,最終選擇將這些情緒吞回心底。在這種情况下,家長需要做的,是幫助小朋友「打開表達的閘門」,讓他們敢於表達並願意分享。
幫助小朋友「打開表達的閘門」
家長可以從小事引導。例如,當小朋友抱怨「今天同學搶了我的橡皮」時,不要急於回應「你讓一下他吧」,而是問道:「那你當時想對他說什麼?如果下次再遇到這樣的情况,我們可以試着這樣說……」如果小朋友猶豫是否參加班級活動,家長不要直接說「你一定要去」,而是問他:「你是擔心自己做不好嗎?其實無論結果如何,將你的想法表達出來,已經是很勇敢的行為了。」家長要讓小朋友明白:「你的想法非常重要,即使講錯也沒關係,爸爸媽媽永遠願意傾聽。」當小朋友能夠勇敢地表達自己,並能及時獲得回應,適應開學自然會順利得多。
E:Encourage(陪伴與支持)
—— 做小朋友背後的「靠山」
在適應期的小朋友,最需要的是「無論如何,爸媽都在這裏」的安全感。這種支持不一定要幫小朋友做功課或替小朋友解決矛盾,而是用行動告訴他們:「你可以自己嘗試,我會陪伴着你。」
例如,當小朋友不會整理書包時,不要直接幫他,而是一起研究如何將課本放得更整齊;當小朋友害怕考試時,不要輕易說「考不好也沒關係」,而是說:「爸媽知道你有努力,若考得不理想,我們可以一起看看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同時,家長也要以身作則,例如小朋友做功課時,家長放下手機專心閱讀,而不是一邊催促小朋友專心一點,一邊刷短片。這種「共同成長」的陪伴,比任何教訓都更具力量。
成長過程中學會面對變化
開學適應期的核心在於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學會面對變化,而家長的角色則是用「愛」為這份成長提供支持。從認真傾聽小朋友的每一句碎碎念,到細心觀察他們的每一個小變化;從鼓勵他們表達心中想法,到始終在背後支持他們——這些藏在日常生活的關懷,才是幫助小朋友順利渡過適應期的最佳「禮物」。不必追求完美適應,也不必擔心小朋友跟不上,只要用愛去關心孩子,讓他們感受到無論遇到什麼事情,家永遠是避風港,小朋友自然會帶着這份安全感,找到新學期的節奏,懷着信心與期待,一步一步向前邁進。
文:黃偉立(獅子會何德心小學校長)
作者簡介:自小古靈精怪,好動多言,現為一校之長,化名「蒲公英」,希望分享不一樣的教育方式,將愛的種子散播開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71期]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幸福拼圖:「停機坪時刻」 親子深度連結 (2025-09-16)
家長考牌學堂:問對的問題 (2025-09-16)
6A爸媽:爸爸也會累 (2025-09-16)
童繪遊樂場:互動下的良性競爭 (2025-09-16)
善養救未來:你害怕AI嗎 (2025-09-16)
日式育兒記:日本小學生如何過暑假 (2025-09-16)
教大GPS.接納與共融:在幼稚園推動多元文化學與教 (2025-09-16)
升學攻略:幼稚園及小學篇.心儀天主教學校 (2025-0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