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要聞

直資校可申請增班增人 專收非本地生

發佈於

【明報專訊】《施政報告》提出「試點計劃」,容許直資中小學申請增班數及每班學生人數,以擴大取錄持學生簽證並自資入讀的非本地生。政府消息人士稱申請學校數目不設上限,最快明年起接受申請,下學年(2026/27)推行。直資學校議會主席陳狄安說不少直資學校學額幾乎飽和,新措施有助吸非本地生。

學校數不設限 最快下學年推

香港現有近80間直資中學及小學,每班一般分別有41和33個學生。政府消息人士昨稱新措施讓直資中小學申請每班總人數增至最多45,強調所增學額只能用作取錄持學生簽證非本地生,相信不會影響公營學校收生情况。

據悉,去年共有736個介乎5歲8個月大至17歲、持學生簽證的學生入境。按現行規定,他們可揀入讀私立、國際或直資學校。消息稱現時大部分非本地生均選國際校,而非直資校,但為讓基礎教育國際化,當局「踏出第一步」。消息又稱,直資校現已可收非本地生,加上大多設非本地課程,「配套上更易做」,故以直資校作試點。

直資議會歡迎 稱學額飽和

學界常建議放寬官校及津校以自資方式取錄非本地生,消息人士昨日重申,官津校由公帑資助,就算學生自資入讀,當局計算資助亦有難度,「唔通佢收多一個非本地生,我畀老師嘅資助就少一個學生(相應的公帑)?」該消息人士又提到,官津校教授本地課程,非本地生或難適應。

陳狄安表示歡迎計劃,稱大多直資校學額已飽和,新計劃變相是「專位專用」,增加學校招收非本地生誘因。他提醒政府審批時應留意學校有否配套,亦應考慮學校的精神健康支援是否足夠。教育界議員朱國強促請政府進一步放寬限制,容許內地、台灣及澳門學生以學生簽證身分來港讀書。

(2025年施政報告)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教師擬設執業證書制 須定期更新 學界稱事前無諮詢 政府消息:修例回應社會聲音 (2025-09-18)

八大非本地生限額增至50% 消息:不排除再放寬 (2025-09-18)

兩年計劃資助配置新科技義肢 六小龍「強腦」參製 (2025-09-18)

設AI效能組 要求部門每半年交計劃 (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