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黃金倉儲冀3年2000噸 建中央清算系統 推動金商港建精煉廠 支持發展代幣化黃金產品

發佈於

【明報專訊】香港市場正推動國際黃金交易市場,特首李家超在昨日的《施政報告》中表示已經接納「推動黃金市場發展工作小組」的建議,藉此加速推動香港的國際金市。當中包括將目前容量為200噸的機場金庫擴大,連同其他機構3年內增至超過2000噸,存金用於部署將來開發黃金基金產品。同時邀請上海黃金交易所發展香港黃金中央結算系統,以及推動金商落戶香港發展更多精煉廠,並支持發展代幣化黃金等新產品。

明報記者 陳偉燊

接近政府消息人士指出,香港已經有黃金精煉廠經營,有銀行及金融機構對發展精煉廠有興趣,更擬在北部都會區、科技園或大埔工業村設立精煉廠,預料新廠房佔地面積不用太大。政府會在規劃及配置地方上配合。港府冀以國際標準,例如採用LBMA(倫敦金銀市場協會)、上海黃金交易所及香港九九金等國際標準作精煉。他們亦正醞釀和內地市場互聯互通。他預料,隨着地緣政治愈演愈烈,投資者會更願意將黃金庫存放在附近看管,香港市場因此甚有空間去發展國際金市。邀請上海黃金交易所開發中央清算系統,則有望減低成本及風險。另由於政府擬擴大金庫容量,相信可以促進黃金基金及ETF之類的發展。

地緣政治升溫 投資者盼金庫在附近

由於「工作小組」完成工作,該名消息人士說,當局擬在「工作小組」引入更多持份者,包括銀行、香港黃金交易所、押運商、機場管理局等加入,擴大組織,成為黃金行業協會,藉此加強對外推廣,以及吸引更多「一帶一路」客戶參與香港市場。

香港黃金交易所(下稱:港金所)主席張德熙表示,對於今次《施政報告》已經有個框架感到非常興奮,黃金業界持份者均非常樂見政府積極推動。有關政府主導設立國際黃金結算系統,他認為系統可保障買賣雙方,同時提高國際認受性。當局希望把場外交易納入結算系統。他指業界均認同政府有了清算平台,加上港金所的交易,配合倉儲設施,有利結合整個黃金生態圈。

港金所張德熙:有利結合黃金生態圈

對於《施政報告》提到用3年時間擴展成超過2000噸的金庫,張德熙認為,這是依據香港目前每年約500噸至800噸實貨黃金交割,加上未來納入的場外交易去做基準,倉儲的目標規模適合。至於香港將會成立黃金行業協會,港金所亦會參與其中,全力協助推動。

立法會議員(金融服務界)李惟宏指出,特首儘管提出多個建立國際金市的建議,他仍認為,由於港金所匯聚銀行、跨國金商、中小企及著名珠寶商,並從有超過100年歷史的金銀貿易場變身成今天的交易所,期望當局能充分利用該所及業界去幫助金市發展。

[2025年施政報告 經濟政策]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 八成擔保申請延長兩年 (2025-09-18)

優化「同股不同權」機制 協助中概股回歸香港 (2025-09-18)

研單一平台集中管理 債券股票可相互抵押 (2025-09-18)

整合3部門 成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 (2025-09-18)

研人民幣支付政府開支 (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