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買美股ETF外資 八成對冲美元風險 議息前夕 美匯指數逼7月初低位

發佈於

【明報專訊】美國近期就業數據轉弱,令市場上調對美聯儲的減息預期。持有美國資產的外國投資者正急於對冲美元風險,反映投資者對特朗普政策將如何影響美元地位的憂慮加劇。德銀的研究指出,自特朗普去年11月贏得大選以來,已對冲美元波動風險的美債與美股持倉,在4年來首次超越未對冲風險的倉位,反映外資雖仍在買入美國資產,但不願承擔隨之而來的美元風險。這投資行為有助解釋為何美股近期正創新高,卻未有引發美元回升。

德銀的數據顯示,過去3個月流入外國註冊美股ETF的70億美元資金,約80%採取了避險策略,比例遠高於今年初的20%。避險需求大增,令美元近期受壓。在美聯儲公布議息結果前,美股三大指數早段個別發展。美匯指數昨曾跌至96.586,逼近7月初的96.377今年以來低位(見圖),後者也是2022年2月以來最低。

若以歐元計價,標普500指數今年以來跌約2%。相比以美元計價的標指,今年以來升12%。美匯指數今年以來跌約一成,歐元兌美元則升穿1.18,創4年高位。

瑞士百達(Pictet)資產管理高級多元資產策略師Arun Sai表示,已增加對美國股票持倉的美元對冲,押注美元處於「長期熊市」。美銀9月向全球基金經理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38%的投資者希望增加對冲美元轉弱的部署,只有2%的投資者希望對冲美元轉強的風險。

摩通:倘美元跌破區間 或新一波避險

摩根大通全球外匯策略主管Meera Chandan表示,現在並非「沽出美國」資產的時機,而是「對冲美元」的時機。她指出,若疲弱的經濟數據使美元跌破近期區間,可能會引發新一波避險操作,從而加劇美元跌勢。

債券投資者通常會對冲貨幣波動的風險,以避免其低風險的投資出現回報率波動。相比下,股市投資者較少對冲貨幣風險。以往股市與貨幣收益之間存在良性循環,例如外國資金湧入美股,通常有助於美元轉強。不過投資者近期對美國經濟及特朗普政策的擔憂,拖累美元轉弱,令以往的良性循環不再有效。

瑞士私人銀行SYZ集團投資總監Charles-Henry Monchau表示,今年3月已為美股倉位全面對冲美元風險。澳洲和丹麥等國家養老基金正增加美元風險對冲。根據法巴的數據,丹麥的養老基金6月底將未對冲美元風險的倉位,減少約160億美元。荷蘭的養老基金則在今年初開始增加美元對冲。國際清算銀行(BIS)6月的報告指出,非美國機構的貨幣對冲,為美元在4至5月的跌勢帶來重要影響,暗示亞洲投資者發揮了重要作用。

加拿大央行減息1/4厘 符預期

對冲美元貶值的主要方式,是透過貨幣遠期等衍生品,鎖定未來匯率。美國利率下降,將降低對冲成本。

高盛首席外匯策略師Kamakshya Trivedi表示,成本下降可能鼓勵更多亞洲投資者進行對冲,導致美元進一步下跌。

在美聯儲公布議息結果前,加拿大央行昨宣布減息0.25厘,將基準利率下調至2.5厘,是3月以來首次減息,符合市場預期,以應對美國關稅對經濟和就業市場的影響。加元兌美元昨晚微跌。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