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施政報告2025|北都土地業權人可主動交回土地 適用於未來三年政府擬徵土地 (18:45)

發佈於

《施政報告》在「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章節提出簡化行政措施拆牆鬆綁,包括容許北都土地業權人主動交回政府計劃徵收的土地,以抵銷其在北都新發展區原址換地或「片區開發」所須繳付的金額。政府消息人士表示,相關安排適用限於政府擬未來3年徵收作私人發展的北都土地,以及已經徵收但未完成土地業權審查的土地。

消息人士說,政府會在今年稍後諮詢持分者意見,並解釋政府將安排限於未來3年徵收作私人發展的土地,是考慮到3年有較大的確定性,若過早徵收7至8年後發展的土地不利公帑使用,政府亦不欲提早影響相關土地上的原有作業。

消息人士又指,抵銷金額會按照收回新界土地的的農地分區特惠補償率計算,相關價格每半年更新一次。據今年4月的最新價格,涉及發展所需土地的「第一級別」農地每平方呎1032元,用於改善鄉郊、綠化等的「第二級別」農地則按照每平方呎516元計。

另外,《施政報告》亦提出靈活批撥土地安排,以推動企業落戶及投資,倘若以租約而非地契批出,租期可長於七年。消息人士表示,現時土地短期租約最長7年,未來可安排續租兩次,即最長可連續租21年,租金會按照續約時的市價釐定,安排不限於北都、全港適用。

《施政報告》亦提出以試點形式推行「分階段開發」模式,參考內地「1.5級開發」概念,容許初期先建設和營運具先導性的低密度設施,例如零售、娛樂或會議展覽等項目。政府消息人士表示,相關安排會由政府主導,選取北都的某些特定用地,目的是透過一些臨時發展為該地區「預熱」,才落實長遠發展。

政府消息指,政府內部曾參考內地一些項目,其中前海企業公館以低密度及組裝合成建成,批出土地12年,再交還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另外前海山姆店、青年夢工場亦是例子。《施政報告》提到,政府會先就洪水橋商業用地施行「分階段開發」模式邀請巿場提交意見,消息人士進一步解說,相關用地涉及11公頃,會先聽取市場意見,才釐定發展年期等細節,以及發展商在進行臨時發展後的後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