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貓狗「人道毁滅」 兩年升七成

【明報專訊】不少人會養貓狗,但並非所有寵物均可善終。立法會新一期《數據透視》顯示,棄養貓狗個案在2022年後反彈上升,去年棄養數目較2022年升34%,同期領養率由48.2%(近10年高峰)降至40.7%,被「人道毁滅」的貓狗更增加74%。愛護動物協會回覆本報稱,棄養個案總數應遠超報告數字,又指留意到有消費者從內地購入低價「品種貓」,發覺貓有疾病後再棄養。
棄養增領養減 愛協:去年收1600貓
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研究組昨日發布新一期《數據透視》顯示,去年錄得棄養貓狗總數571隻。不過愛協向本報指出,去年檢核部單是處理貓已有1595隻,形容協會接收的棄貓量就遠超上述數字。
指內地低價買貓成新趨勢
愛協動物福利(營運) 副總監連俊稱,留意到有部分從內地購買價格低廉的「品種動物」成新趨勢,舉例數千元可購入「品種貓」,但他提醒市民,從缺乏強制疫苗接種規管的寵物店或跨境來源獲取動物,不僅違法,動物還可能來自環境惡劣的繁殖場,帶有多種疾病,甚至包括已在港絕迹的狂犬病,嚴重威脅公共衛生。
《數據透視》亦提及,被「人道處理」的貓狗由2022年334隻升至去年581隻,稱漁護署只在動物健康欠佳或性情兇暴等不宜領養的情况下,才考慮「人道處理」,惟近期接收的貓狗許多本身不健康。報告另指,2018年至去年,寵物診所數量增加50%,獸醫人手僅增約三成,升高的人力成本最終透過增加服務費轉嫁寵物主人,遺棄個案增加或與主人不願或無法承擔醫療費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