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奧斯陸】認識挪威的相對貧窮

【明報專訊】上周挪威大選,工黨獲得53席,壓倒47席的進步黨(FrP),贏得今次選舉,同時左翼綠黨和紅黨均超過選舉門檻,獲得近10席,算是成績不錯。可是,反移民、右翼的FrP其實原本在不少民調中都一直佔上風,遙遙領先,直到今年年頭,前首相Jens Stoltenberg在2月宣布重新加入工黨內閣,才是轉捩點。工黨今次成功連任,不步北歐鄰國瑞典與芬蘭的後塵,能夠組成純左翼的政府,值得慶祝。
雖然結果有驚無險,但看見FrP取得前所未有的支持及票數,仍然令人十分憂慮。雖則這不過是順應全球潮流:反移民、民粹的極右黨派早成為新右派、保守黨,但畢竟挪威是世界數一數二最平等、最注重人權的國家,所以見到FrP幾乎贏出選舉,實在不能太自滿。尤其不少數據都顯示FrP在年輕男生群組中特別受歡迎,像挪威國營廣播公司NRK在5月公布的民調顯示,近四成年齡介乎17至25歲的男生都會投票給FrP,比女生的16.6%超出一倍以上,怎不令人擔心。
為何年輕男生會傾向投極右派?這有不少解釋,其中一個主因是極右派的政客及連帶的網絡紅人在TikTok等平台十分受歡迎,其內容普遍針對年輕男生,與女性主義打對台,以捍衛本土身分文化及宣揚傳統男性主義自居,與Andrew Tate等人物冒起的情况十分相似。
另一個令FrP冒起的原因自然是挪威本身的經濟問題。受到大環境影響,挪威的通脹嚴重,令原本高企的生活消費指數變得更高,讓低收入家庭更感生活的煎熬。以我為例,我有稍超出挪威平均薪資的入息,但疫情過後這幾年仍然感到基本生活消費的壓力,要在金錢管理上額外小心。所以NRK近日推出的紀錄片系列Seltzer: Den Norske Fattigdommen(《挪威貧困》)就來得合時,令社會更留意挪威日漸嚴重的貧富懸殊問題。
《挪威貧困》由Thomas Seltzer主持和製作,他專門製作紀錄片,探討不同話題及現象。簡單來說,Thomas Seltzer基本上是「挪威版Louis Theroux」,他有關美國的紀錄片系列算是其經典之作:在第一季,他在2020年正值美國大選前,走到美國工業「鏽帶」。當地不少地區都因去工業化而面臨嚴重經濟困難,缺乏就業機會,而在2016年這地區的4個州均由特朗普勝出,所以在選舉前與當地市民談話就特別有意思,讓挪威觀眾看到真正的、細微的、更深入的「美國聲音」。這紀錄片系列口碑好也大受歡迎,3季後他決定要探討挪威本土問題,便成就了這個新的《挪威貧困》系列。
在挪威「貧困」不似在第三世界國家或香港那樣淒涼,只是相對地沒有那麼富足,因為挪威畢竟是個富裕國度,社會福利仍好,一般市民都有恰當保障,有一定的生活水平。舉個例,紀錄片當中,一個受訪者因健康問題不能工作,但她每月仍然有1.6萬挪威克朗(約1.26萬港元)的社會資助,所以在香港或外人角度來說,其實已很不錯。問題更在於貧富上的差距,因此紀錄片的着眼點是羞愧,探討低收入人士在極富裕社會中的卑微無力感。
紀錄片讓大家終於看到土生土長的挪威人的苦困,希望這只是社會更關注貧富懸殊問題的開端。
文:陳Damon(長居奧斯陸,心卻在四海。借消費世界各國文化,提醒自己活在當下)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東京】活得像爵士 (2025-09-19)
【紐約】The Armory Show觀展記 (2025-09-19)
【香港】誰人審判愛? (2025-0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