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徐英偉:從「無處不旅遊」到「高端客首選」——以內容升級與制度創新為旅遊經濟增值

發佈於

【明報文章】新一份施政報告在文化、體育與旅遊的協同框架下,提出一套兼顧供給側創新與制度優化的政策組合,從遊艇、郵輪與盛事經濟到生態和深度遊的內容擴容,配合通關體驗與穆斯林友善城市建設的流程再造,核心目標直指「無處不旅遊」的城市場景化,及「高端客首選」的市場定位。更重要是,政策取向已由單純追求人次,轉向提升質量與價值:高端旅客停留更久、重訪率更高、人均消費更大,對餐飲零售、文化藝術、專業服務與保險金融的乘數效應尤為明顯;郵輪訪港航次預計按年增約兩成,與「盛事+旅遊」的時間節點疊加,有助擴大過夜率並優化區域分流,讓社區經濟更廣泛受益。

乘數效應明顯 社區經濟更受益

產業佈局上,遊艇經濟的藍圖格外引人注目。香港有1180公里海岸線和263個島嶼,具備成為亞洲遊艇樞紐的地理與制度優勢。新增約600個遊艇泊位,加上「機場城市」規劃的逾500個泊位,並設可容納80米以上超級遊艇的泊位,配合放寬訪港遊艇要求、引入動態監察與一站式電子通關,意味香港不再只是一個泊位供應地,而是正朝「服務型樞紐」躍升。這一轉變將帶動船舶管理、保險、補給與高端餐飲零售等環節,並與法律、金融、航運等專業服務深度耦合。若「粵港澳遊艇自由行」與統一標準進一步落地,灣區跨域航海休閒圈將真正成形,延長客源鏈條與停留時間。

盛事經濟則承擔把「流量」變「留量」的關鍵任務。今年香港迪士尼樂園20周年帶動園區升級,海洋公園延續大熊貓熱潮,明年馬年的主題活動與表演蓄勢可待。同時,消防處以視像方式為低風險場地做臨時公眾娛樂場所牌照的消防驗收,降低主辦成本與時間摩擦,使活動能以更高頻次、更密集節奏於城市空間內連綿不斷。盛事的價值不僅在即時消費,更在於形成「時間錨」與「記憶IP(知識產權)」,有利國際傳播與重訪決策,進而帶動目的性的旅行。

郵輪方面,啟德碼頭即將展開營運商招標並檢視租賃條款,着眼以更靈活商業模式與岸上零售體驗提升競爭力。郵輪旅客結構偏向高消費及預訂習慣成熟,若與社區文化活動和主題節慶有效銜接,將形成「海上到港→城市巡遊→社區消費」閉環,顯著提升轉化率。

與此呼應的是生態與深度遊佈局:政府將落實「四山」(太平山、鳳凰山、西貢海和大帽山)旅遊與郊野公園配套,創設樹頂歷奇、戶外歷史遺蹟博物館與新式露營地,並把傳統村落、宗祠書室、農田與風俗活動,以徒步與單車路線串連,讓遊客走出傳統核心商圈,進入新界與離島的在地文化與自然景觀,實現保育與產業的雙向增益。同時,從「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紅色旅遊路線,到18區主題花木園、工業品牌旅遊、舊城中環、九龍城、維園市集、開放舊油麻地警署,再到米埔與沙頭角海邊境禁區啟用,香港城市敘事更為可講、可逛、可買,文化與消費場景整合度顯著提升。

制度創新方面,通關體驗升級,扣準了國際旅客對效率與安全的雙重期待。新皇崗與沙頭角口岸將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港珠澳橋口岸率先試行「無感通關」,配合放寬常訪旅客使用「e-道」的登記門檻,旅客時間成本與心理負擔同步降低。「傑出服務獎勵計劃」通過主流媒體放大優秀案例,則有助建立「快到、易行、好客」品牌的信任閉環,並為前線服務注入正向激勵。

眾多政策裏,「打造高端客首選旅遊目的地」尤為關鍵。其一,這是香港在區域同質化競爭中保有稀缺性的差異化戰略,組合遊艇、賽馬、郵輪、藝術拍賣、醫療與專業服務等優勢資產,構建不可替代的價值主張。其二,高端旅遊產業乘數效應顯著,能帶動法律、保險、財富管理、公關會展、設計演藝等高附加值環節,形成跨界收益網絡。其三,高端客群對短期宏觀波動相對不敏感,有助平滑淡旺季與外部衝擊。其四,高端內容的國際傳播外溢,將反哺投資與人才的城市吸引力,夯實「亞洲國際都會」的全球敘事。

公私同頻協作 港有望在全球旅遊跑出

要把政策紅利轉為產業紅利,仍需從產品整合、制度配合與數據治理三線並進。要推動上述舉措落地,公共與私營部門協作至關重要。整體而言,施政報告的旅遊新政既着眼硬件供給的擴容,更關注制度流程的提效與內容生態升級,意在把一次過流量轉換為可持續價值,把單次旅程延展為長期關係。當政府、企業、專業服務與旅遊酒店業同頻協作,圍繞「高端客首選」在產品、服務與數據上精耕細作,香港有望於新一輪全球旅遊競爭中跑出,為就業結構、稅基擴張與城市品牌帶來實質提升,並以更高質量增長,回應市民對經濟動能與生活品質的期待。

作者是原民政事務局長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徐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