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國際

研究:非洲黑猩猩日食大量水果 攝取酒精相當於最少一杯酒精飲品 (17:55)

發佈於

周三(17日)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非洲野生黑猩猩(chimpanzee)每日進食大量成熟、發酵水果,攝取的酒精含量相當於最少一杯酒精飲品,為人類為何偏好酒精飲品提供重要線索。

該項在非洲黑猩猩棲息地進行的研究發現,黑猩猩進食的水果含有因糖分發酵而產生的乙醇。研究人員收集黑猩猩的食物樣本,檢測其中酒精含量,結果顯示黑猩猩每日都會攝取酒精。

專家估算,黑猩猩每天進食的水果,含乙醇約14克;按體重換算,相當於人類每日飲用一品脫(a pint,約半公升)啤酒。領銜研究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生馬羅(Aleksey Maro)向法新社表示:「這並非微不足道的酒精分量,不過十分稀釋,且與食物關係密切。」

馬羅強調:「我們首次證實,黑猩猩這些人類現存血緣最近的近親,確實每日攝取具生理效應意義的酒精劑量。」這一發現印證了美國生物學家杜德利(Robert Dudley)十多年前提出的「醉猴理論」(drunken monkey theory),即人類對酒精的偏好及代謝能力,源自靈長類祖先長期進食含酒精的水果。

馬羅稱:「醉猴理論愈來愈接近現實。不過這名字並不恰當,更應稱為『進化宿醉』。」理論最初受學界質疑,但隨着近年陸續有研究發現部分靈長類偏好酒精含量較高的發酵果實,該理論逐漸被接受。

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人類學及進化生物學教授多米尼(Nathaniel Dominy)雖未參與研究,亦高度評價該論文,形容是「傑作」,並認為有關研究「終結了熱帶水果乙醇含量普遍性的學術爭論」。他指出,研究同時引發新疑問,包括靈長類長期接觸低劑量乙醇對其生理及行為有何影響。

至於黑猩猩是否會主動尋找高酒精含量的果實,抑或只是「遇到就吃」,研究團隊則坦言仍未掌握。

馬羅表示,團隊將繼續追蹤黑猩猩飲酒現象,期望從中了解人類飲酒習慣的起源及其風險與潛在益處,「我們可以透過黑猩猩,進一步認識自身」。(法新社)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