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施政報告2025|甯漢豪稱為市建局預留土地不影響政府財政收入 (17:48)

發佈於

《施政報告》提出在北都預留3幅土地,讓市建局籌劃興建新樓,作為將來「樓換樓」的替代單位。政府今年中亦以象徵式地價1向市建局批出兩幅土地,被問到長久支援的措施會否影響政府財政,甯漢豪說,市建局是法定組織,推行重建並非只為利益,認為在市建局面對財政壓力大的情况下,「總不能畀個重建任務佢,然後見佢資源唔夠,亦都唔去理」。她又說,雖然政府財政亦緊張,但土地資源陸續有來,認為預留土地予市建局不影響政府收入。

對於《施政報告》放寬同區地積比率轉移安排,容許重建項目未用盡的地積比率跨區轉移到其他地區。甯漢豪稱並非「想轉就轉」,最終仍要經城規會審批,強調城規會將作把關;若要補地價,將需要公平公正地計算地價,認為符合公眾利益。

針對重建需要較迫切的7個指定地區,政府會試行適度增加私人重建項目的地積比率,「贈送」額外樓面面積20%,並容許轉移使用。甯漢豪表示,政府傾向直接轉移樓面面積、不計算商業或住宅等相關比例,惟會考慮業界意見。若不轉移相關地積比率,發展商亦可選擇「記帳」,留待其他項目使用,甯強調會設期限,發展商不可以無了期記帳,過期便會撤銷;至於如何訂定期限,同樣會聆聽業界意見。

她又表示,當局的初心是在7個指定地區推動老舊大廈重建,最終令市民及社會得益。至於執行細節,甯漢豪說未來數月會與業界及專業團體等探討,爭取明年上半年可落實相關措施。

被問到現時私人發展商是否對重建的反應不好,甯分析指,發展商意欲受經濟狀况及相關系統影響,認為近年房地產市道非最旺盛,一些併購及申請重建步伐比以往慢,若當局不出招「推佢一把」,或對發展商誘因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