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拆彈主將:彈殼首切方洞燃TNT 因應地盤土軟變通棄切圓 歷9小時化危機

發佈於

【明報專訊】鰂魚涌濱海街與英皇道交界地盤前日發現1000磅重炸彈,警方確認屬二戰時美軍空投炸彈,內含逾500磅TNT炸藥,需疏散約6000人。經過約9小時,警方昨中午前完成拆彈,重開封閉道路,居民陸續返回住所。警方爆炸品處理課(EOD)炸彈處理主任警司張立得昨接受本報專訪講解「拆彈」任務詳情,解釋香港地盤條件獨特,今次首次將炸彈開口切成長方形而非慣常的圓形,務求取得更佳效果。

明報記者 楊佩珊

張立得解釋,昨凌晨2時接獲指揮中心通知完成疏散,立即準備前期工作,凌晨3時許至6時許切割炸彈外殼,切開一個長約一呎的長方形洞口。昨早約7時許開始燃燒炸藥,至上午11時48分確定已處理好炸彈。EOD高級炸彈處理主任高級警司李展超向在場記者稱,由於天氣比想象中惡劣,下雨除影響視線,亦令地盤水位上升,導致設置裝備時間延長。

切割機廠商教切圓 現場難做到

張立得昨晚接受本報訪問,由工具說起。他說拆彈重要工具之一是專門用作切開炸彈外殼的水力磨砂切割機,機器原理簡單,利用高壓水力配合沙一般幼細的鋼珠,切開炸彈;由於有水,炸彈可保持相對低溫,減低對炸藥的刺激。

張說,過往訓練及水力磨砂切割機的生產商均教使用者在彈身切開1至3個圓形,以1000磅炸藥為例,就會切兩個圓洞,方便燃燒炸藥及透氣,防止燃燒時「谷爆」,否則炸彈碎片有可能以每秒過千米速度,飛彈到一兩百米遠。他說,過往香港發現炸彈的地方多是地盤,沙泥鬆散,難以固定炸彈位置以切出精準圓形,因此EOD人員一直研究將炸彈開口切成長方形,務求將洞口開到最大,而今次是EOD首次有目的而成功將炸彈開口切成長方形。

切開彈殼後,EOD人員會如何燃燒裏面的炸藥?張說「當然唔係放支火柴落去」,而是用低溫炸藥去燃燒TNT。從警方拍攝的影片所見,燃燒時火勢一度很猛烈。張解釋,由於TNT變成固體後十分堅硬,需大力劈開才可「斬件」,但又要避免碰到兩個引信及旁邊的敏感炸藥(booster),經評估後,EOD選擇一次過燃燒逾500磅TNT。

「著乜都無用」 高危任務一人上陣

處理炸彈是危險工作,EOD人員如何自保?張說:「1000磅炸彈、有550磅TNT,著乜都無用。」現場所見,人員無特別穿著保護衣物。張說,每次大型任務會有一名EOD要員擔任當值炸彈處理主任,約由4至6人輪任,今次當值主任正是自己。他說每到危險程序如切割、點火及最後確認,會由他一人上陣,務求將人命損失風險減到最低,即是他口中所說的「One man risk」(一人風險原則)。相對風險較低的工作如搬沙包、量度尺寸等,亦由他發號司令,決定協助人數、與炸彈保持的距離等,一切以安全為先。

拆彈任務總是來得突然,張說作為EOD人員,「有炸彈搵你」是預計之內,加上近年EOD處理過六七枚千磅炸彈,今次是他有份處理的第四枚千磅炸彈,已有一定經驗,故心情平靜。完成任務後,他仍要安排運走炸彈外殼和工具、向公衆及上司交代詳情等,已為人父的他只能匆匆向家人發短訊報平安。他說希望子女會為父親服務社會為榮。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疏散1900戶6000人 450住庇護中心 (2025-09-21)

歷史學者:美軍B-24轟炸機空襲太古糖廠所投 (2025-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