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籲客觀評估 樹藝師:路旁樹減或加劇熱島效應

發佈於

【明報專訊】每年風雨季前,政府都會為高人流車流地區的樹木評估風險,並根據其健康和結構狀况採取風險緩減措施,例如修剪、移除枯枝、治理病蟲害等,以減低倒塌風險。國際樹木學會註冊資深樹藝師王卓粵稱,政府計劃推出的新指引是在現有風險評估制度下,再篩選出長遠有潛在風險的樹木,主要考慮樹木是否有足夠空間生長,以及其他因素如樹木整體狀况等,以決定是否移除。

王稱,本港不少行人路甚狹窄,加上地下管道已佔去不少空間,以往種植的樹木部分根部發達,難以擴大樹穴讓樹木繼續生長,即使移除樹木,仍未能解決樹穴太細小問題。據他觀察,近年不少路旁大樹被移除後,樹穴被填平,未再補種新樹。他擔心新指引評估方式不夠客觀,會變成「大開殺戒」工具,長遠路旁樹木數量顯著下降,不但影響綠化覆蓋率,更會影響微氣候,加劇熱島效應;在氣候變化下,市區在夏季會更熱。他認為工務部門之間應加強協調,盡量騰出地下空間以擴大樹穴,不應輕易斬樹。

前年修指引 生長空間窄納風險評估

據本報了解,政府正試驗評估樹木是否有潛在風險的表格,約有20個評分項目,除是否有足夠生長空間,其他項目包括護理樹木所需資源、生態價值、街道繁忙程度、路面是否有需要改善、是否有障礙物等,每張表格需兩名評估員填寫。

事實上,政府近年已修訂指引,以篩選出生長空間不足的樹木。發展局表示,為進一步完善樹木風險評估工作,當局在2023年修訂《樹木風險評估及管理安排指引》,將更多大樹納入分流制度,並新增「橙色」級別,以識別生長在有限空間的大型樹木作風險評估,以便及早發現潛在風險較高的樹木並優先處理。現時被列為「橙色」類別的樹木約1.75萬棵,佔整體被納入分流制度的25萬棵樹木約7%。

部門管理樹7年減一成 4年斬8200棵

資料顯示,近年主要樹木管理部門管理的樹木數量相若,2023/24年度整體約有159萬棵,較2016/17年度約179萬棵減逾一成。發展局表示,過去4年經樹木風險評估而移除的危險樹木約8200棵。

(城市保育)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路旁樹訂新評分制 長遠有風險移除 試點就樹根隆起等做改善工程 樹藝師憂「大開殺戒」 (2025-09-21)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