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嘗西貝羅氏菜單 走辣仍辣 預製菜被指「破壞中華美食文化」 成業界敏感詞

發佈於

【明報專訊】近日內地「預製菜」的話題發酵10日,為一試風波起源的「羅永浩菜單」到底如何,本報記者近日到風眼中的西貝餐廳探店,品味因人而異,但西貝受打擊卻是立竿見影。這次事件中本無「原罪」的預製菜,由是否「難吃且貴」的爭論,推動輿論聚焦製作規範、食安標準等範疇,但在進一步的討論中,也被一些人打上負面標籤。

朝陽西貝分店仍冷清

探店當天是工作日,和此前中午需要排隊的情况相比,北京市朝陽區這間西貝分店的堂食率可謂慘澹。記者11時半左右到店,一進門就有熱情的服務員來迎記者落座,店內僅有零星幾桌有人就餐。到了12時半,上座率勉強到了一半。據現場觀察,除了堂食客人之外,記者就餐的時段,沒有看到外賣出餐。

企業家、網紅羅永浩9月10日在微博發帖,稱與同事在西貝就餐,「幾乎全都是預製菜,還那麼貴,實在是太惡心了」。西貝董事長賈國龍隨即到羅永浩就餐的分店會見記者反駁,公開羅一行點的13道菜,強調「沒有一道菜是預製」。隨着風波發酵,「羅氏13道菜」也廣受關注。

記者根據「羅氏13道菜」,在菜單上點了其中3款菜,價格與風波前沒有變化。僅有6塊小麻將牌大小的黃米涼糕售價29元(人民幣,下同),平均5元一塊的價格,被網民形容「有些奢侈」;幾塊蘑菇片和兩勺莜麵魚魚(北方小條狀麵食)的湯羹售價56元;土豆牛肉條則售價63元。

服務員承諾20分鐘內上齊全部菜品,並將一個計時沙漏放在了桌上。很快黃米涼糕就被端上了餐桌,莜麵魚魚和土豆牛肉條的上菜時間略長。幾道菜的味道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記者在下單時備註了「免辣」,土豆牛肉條仍混入了幾塊紅色辣椒,吃起來也有明顯的辣味。不知是後廚沒看客人備註,還是菜品確實無法做到客人定製。此前被羅永浩質疑後,西貝一度開放後廚供顧客參觀具體製作過程,網民卻發現當中出現「預包裝牛肉條」、「醬料包」等,「後廚透明化」很快宣布終止。

預製菜產業園拒受訪

西貝9月15日承諾,10月1日前,全國分店會陸續完成調整,盡量門店現做。次日,羅永浩發文「放棄進一步追究」。爭議雙方「退場」,不代表預製菜討論的告終。儘管討論的焦點是經營手法,然而一些自媒體和網紅為了博眼球和流量,把「預製菜」打上了「破壞中華美食文化」的標籤。

目前,預製菜企業、餐廳都把「預製菜」當成敏感詞。主打浙菜的綠茶餐廳,四川成都有分店已悄悄撤下店外「本店無預製菜,現點現做」的廣告語。吉林有喜家德水餃分店也把「拒絕預製」的標語塗抹遮蓋。廣東是預製菜產業大省,3年前就規劃了11個預製菜產業園,不過記者聯繫當地預製菜廠家,都說最近「不適合」受訪。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