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港企趁加密幣熱 加入「囤幣」行列 博雅藍港股價漲至少三成 華檢華興雲鋒宣布買虛幣

發佈於

【明報專訊】虛擬資產概念日趨受捧,不少本港上市公司也開始密密「囤幣」,即買入比特幣等虛擬資產,以提升市場關注度,乃至推升股價。以比特幣為例,今年迄今其價格升逾24%,本港兩大重倉比特幣的上市公司博雅互動(0434)及藍港互動(8267),其股價亦隨之水漲船高,同期分別累升47%及30%。早前博雅互動再以配股方式籌得3.7億元買入245枚比特幣,持貨量達4091枚。有本港虛擬資產業界稱,見及上市公司「囤幣」需求日趨殷切,正探討如何將其轉化成商機。但也有指虛擬資產價格仍有較大波動風險,配股等做法預計不是多數港股上市公司的主要買幣策略。

明報記者 楊括

綜觀環球市場,早已不乏藉「囤幣」而成為市場焦點的企業,包括被指持貨量巨大甚至可影響比特幣價格的微策略(美:MSTR)(見表),該公司以階段性槓桿和融資大量買入比特幣,被視為數碼資產儲備財庫(Digital Asset Treasury, DAT)。在本港,早前華檢醫療(1931)、華興資本(1911),以及馬雲有份持股的雲鋒金融(0376)等上市公司,先後宣布認購以太幣、幣安幣等虛產。

業界:港股「幣股聯動」探索空間大

本港虛產行業協會香港數字資產上市公司聯合會曾公布,稱現時港股上市公司中,若計算持有虛產市值及投入到合規牌照申請和營運涉及的虛產,市值總體未超過20億美元,而聯合會49個成員企業中(其中港股上市公司共38家),據聞不少有「囤幣」計劃。該會會長張華晨指出,上市公司是打通傳統金融和數位資產流動性的較佳媒介,而港股上市公司現在的持幣量及其市值之間仍有很大的「幣股聯動」探索空間。

國富量子稱囤幣需求增 研轉化商機

張華晨同時為國富量子創新(0290)聯席行政總裁,該公司去年3至8月間曾買入當時貨值3600萬元的比特幣,最新公司在5月曾售出20個比特幣,獲利694萬元。張華晨透露,公司當時以約每枚6萬美元的價格買入上述比特幣持倉,未來會視乎情况再買入相關資產。不過他稱買賣虛產只是公司業務一部分,主業仍是資產管理等金融服務。他也指出,見及市面上「囤幣」需求日增,公司已收到大量查詢,正致力藉由向相關潛在客戶提供金融服務,開拓更多元收入來源。

分析:虛幣有炒燶風險 配股掃貨非主流

不過,若想在港股市場複製微策略的「比特幣DAT策略」,有市場人士直言難度較高,因港股配股、發新股等融資方式每次均需按《上市規則》尋求股東批准(除非已預先獲股東一般授權),相較而言美股上市企業可借由按市價發行(at-the-market offering, ATM)、於獲批後一段時間隨時從市場募資。因此相信若有華資企業希望複製微策略「囤幣」做法,預計仍會首選在美股市場做相關部署。不過該人士也指出,虛擬資產價格仍可能大起大落,現金乃至配股買幣仍有「炒燶」風險,到時上市企業或難向股東交代,故相信若多數港股上市企業冀買幣,則仍會以小範圍現金「試水溫」為先,而非配股「掃貨」。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