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長期持續投資 助實現理想回報

【明報專訊】有調查顯示,香港投資者的首要理財目標為財務自由及退休儲蓄,惟不足四成受訪者有信心達成這些目標;同時,雖然退休儲蓄等理財目標具長期性特質,但過半受訪者的主要投資年期少於3年。有退休及投資專家指出,儘管本港投資者的理財知識不俗,惟仍未充分發揮長期投資的優勢,建議應在各市場周期持續投資,而非等待最理想時機入市,當面對投資市場持續波動,應擁有多元化投資組合及保持儲蓄與投資的紀律。
明報記者 袁國守
富達國際指出,波動性是2025年投資市場的主軸,儘管美國近期達成部分貿易協議令整體市場趨穩,但各行業關稅實施時間表,以及中美關係演變仍為市場增添不確定性;此外,各地央行政策分歧、部分經濟體通脹高企不下,亞洲地區增長不均等因素正考驗投資者追求長期收益的能力。
該公司於今年5月15日至28日期間,委託YouGov在6個亞太區市場進行《2025年亞太區投資者調查》,期內合共成功訪問區內6525名年齡介乎18至69歲人士,分別來自中國內地、香港、台灣、新加坡、日本及澳洲,探討他們如何應對動盪市况並部署其財務目標。調查發現,雖然大多數香港投資者認同長期投資的重要性,但不少仍採取更審慎態度,突顯應對波動性投資策略的重要性,以支持長期財務成果。富達國際表示,在2025年投資市場充滿不確定性的影響下,四成本港投資者增加現金儲蓄,相對三成增加投資,並有四分之一(24%)投資者減少投資,原因包括持續波動性及信心受損,而香港及台灣投資者的審慎情緒較區內投資者最為明顯。
富達國際香港退休金及個人投資業務總監暨香港地區執行總監陳宇昕表示,該公司希望透過調查了解投資者在高波動性環境下的行為變化,結果顯示,香港投資者仍積極參與投資市場,但取態偏向保守,有時甚至忽略長遠目標。她續稱,香港投資者較其他地區投資者更傾向現金儲蓄多於投資,而當投資迅速上升時,鎖定回報的衝動亦相當強烈;雖然每位投資者的財務狀况不同,但長期持續投資仍是實現理想回報的關鍵。
採多元化組合應對投資市場波動
另外,該調查結果顯示,香港投資者的首要理財目標為財務自由(61%)及退休儲蓄(59%),兩者比例均高於亞太區水平,但僅不足四成有信心達成這些目標。本港投資者的信心程度較大部分其他地區低,澳洲(79%)及中國內地(69%)投資者最有信心,而香港(46%)、台灣(40%)及日本(38%)投資者的信心程度則相對較低。
儘管財務自由及退休儲蓄等理財目標具長期性特質,但調查發現,過半(53%)香港投資者表示其主要投資年期少於3年,對於長期回報的預期,亞太區投資者平均預期年回報為8.1%,香港投資者的想法則較保守,預期年回報為7.4%。陳宇昕表示,香港投資者側重財務自由多於單純為退休儲蓄更多,而視財務自由為財務目標的香港投資者比例較大部分亞太區投資者比例為高,這反映香港投資者的理財知識不俗,但仍未充分發揮長期投資的優勢。她提醒,持有過多現金未必能達到預期目標,因此建議投資者應在各市場周期持續投資,而非等待最理想時機入市。此外,陳宇昕稱,面對投資市場持續波動,擁有多元化投資組合及保持儲蓄與投資的紀律將是關鍵。
展望後市,瑞士寶盛預料,美國利率下降或將重繪投資版圖,隨着聯儲局放鬆政策,收益率正在調整,在全球範圍內創造機遇。該公司指出,美國經濟因消費力走弱而出現放緩;歐洲方面,在通脹下降和財政支持的情况下,歐洲經濟正在加速增長;中國經濟表現則穩定,政策措施針對有效;與此同時,美元正在走弱,黃金的上行周期仍在延續。瑞士寶盛表示,將繼續保持樂觀的投資立場,疲弱數據導致的市場下跌不應引發恐慌,這些或都是重新入市的機會;現在正是從公司債券中尋求收益、把握股市周期性反彈、利用優選另類投資增強投資組合韌性的良機。
「樂齡生活博覽」幫長者獲全面資訊
最後一提的是,近年來,香港在樂齡科技研發、健康護理服務等領域不斷探索,各類適老化產品與服務逐漸豐富,為長者安享晚年提供了更多支持,推動銀髮經濟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領域。為助力長者及家屬獲取全面的樂齡生活與健康資訊,《明報》「樂齡生活及健康博覽2025」將於今年9月27日假九龍香格里拉大酒店宴會大禮堂舉行。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袁國守 退休綢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