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八成學生年訪郊野不逾兩次 調查:「與自然連結」遜西方

【明報專訊】都市人習慣「機不離手」,有調查發現過半數受訪中小學生平均每天使用電子產品達4小時或以上,近八成學生每年只到訪郊野公園或登山徑一兩次,甚至更少。有學者建議定期讓學生參與自然考察、戶外學習活動,並推展教師培訓,使學生建立「與自然的連結」。
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環境與人類健康研究中心」去年6月至今年2月與澳洲蒙納士大學展開「香港中小學生的自然連結感」調查,逾2300名8至18歲本地中小學生受訪,小學生佔25.6%,中學生佔74.4%。
逾半日用電子產品逾4小時
調查發現,逾半受訪學生平均每日使用電子產品達4小時或以上,反映數碼生活在本港學生群體中日益普及。另邊廂,調查發現近七成學生每月至少到訪市區綠色環境如市區公園等一次或以上,但近八成受訪者每年到訪郊野公園或登山徑等郊外綠色環境僅一兩次或更少。
親近自然利心理健康同理心
調查亦探討學生的「自然連結感」,即人與大自然之間的情感與認知關係。調查人員引述有研究稱,兒童與自然建立連結有助促進心理健康及培養同理心,且加強他們對環境的責任感與可持續行為。調查顯示,受訪小學生的自然連結感平均3.9分(5分滿分),中學生3.6分,反映本地學生較西方同齡群體的自然連結感不足。
研究中心主管及團隊負責人劉信信稱,自然連結感可助提升學童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惟在高度城市化及數碼化生活中,學生接觸大自然的機會有限,認為教育界有必要重新平衡科技與自然的角色,積極推動培養自然連結感等環境教育活動。研究結果已刊於《生物保育》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