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施政報告2025︱何永賢稱重推租置計劃要考慮時機、定價及業權問題 (12:57)

發佈於

施政報告前夕有聲音傳出政府擬重推租置計劃,終未有着墨。特首李家超日前回應指「現在未到要做決定階段」,房屋局長何永賢今(23日)表示,推行計劃的難處在於兼顧居民意見及政府收支,指出現時39個屋邨中有3萬個單位尚未售出,又認為定價及混合業權問題亦需時研究。

何永賢:租置計劃考量包括時機、定價及混合業權問題

何永賢今日接受商台節目《晴朗的一天出發》訪問時表示,每次施政報告諮詢都有人提出租置計劃,但現時39個屋邨中尚有3萬個單位未賣出,房署需時研究。何永賢解釋指,一些長者住客因為能負擔租金,亦認為房署能照顧其需要,故無意買下所住的單位,有此看法的住戶在每個屋邨都有一定佔比,出售單位數量若佔8至9成已算不錯。何永賢亦表示,重推租置要視乎公屋輪候時間,指租置計劃下每年都有2300個公屋單位可作回收及編配,改以居屋或綠置居的形式出售,若現時再推租置計劃,回收單位的數量相應增加,恐影響輪候公屋時間,故此認為現時時機未到。

何永賢又表示出售定價亦屬一大考量,她指若如有政黨所倡的兩折折扣率,「未必計得到數」;加上混合業權下,有些業主「比較睇住自己荷包」,沒意願替單位作維修保養,認為就此可研究設立維修基金,由業主定期儲錢用作樓宇維修保養。不過業主或要因此付出更多資金,若按建議以兩折出售公屋,吸引力或未必足夠。

AI程式應用建築設計 何永賢望能減低建造成本

《施政報告》相關措施記者會上,何永賢提到將應用AI到建築設計方面,她今日再舉例指,房署於2020年開始與科技公司研究自動生成設計程式,用於設計屋邨小徑地磚的鋪排方式,以減少物料浪費;何永賢表示同一程式被署方工程師團隊用於樁柱設計,在樁柱設計上配合地底岩層高低等變化,預計一幢大樓能省下100萬,舉例説若北都發展20個項目,共建100座大樓可省下1億,並表示將來能在北都66000個單位中能看到此程式的應用。

何永賢又舉例説,土拓署、屋宇署及房署亦在北都視察,經程式計算下,發現當區地底的變質沉積岩受力比預料的高出約6成,因此可減低樁柱的密度和大小,預計10年內建100幢大樓的話可省下14億。何續表示程式亦可應用在私人項目,稱可把應用此程式的要求加入作業守則,以減少物料及資金浪費。

何永賢希望AI程式能減低建築成本,又表示控制建築費為房委會的責任,雖説居屋售價與居民的負擔力掛鈎,但即使負擔力無大變,如建築成本持續上漲,將無資金用作興建公屋、重建及維修保養,因此認為降低成本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