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中國掌控綠能原材料供應 成外交籌碼

發佈於

【明報專訊】中國環保能源能拋離西方,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關鍵在於原材料供應。綜合學者與外媒分析,中國早於30年前趁西方國家收緊環保政策時,大加發展不環保的原材料開採事業,為今日環保能源的原材料供應奠定基礎,中國更可以此為外交籌碼,若加上特朗普重返化石燃料方針,恐怕中美兩國在環保能源界裏差距擴大。

柏克萊加州大學高曼公共政策學院研究員Stephen Lezak於The Conversation撰文,回顧上世紀冷戰期間,美蘇各自追逐遠程導彈、人造衛星等先進科技,今日各國則將重心放在人工智能及新世代能源。他讚賞美國在人工智能已拋離各國,但中國在新能源方面則追得愈來愈貼,原因出在政治上。

趁西方收緊環保法規 奠定基礎

Stephen Lezak回想,1990年代發達國家收緊國內環保法規,中國卻少理工人健康,逐步發展這類對環境有害的生產來做,確保戰略資源的供應。去年中國提煉全球逾七成的鈷,91%的石墨,並生產92%已處理的稀土元素(見圖2),這些金屬都對發展高科技生產至關重要。中國確保供應後,內地廠商可以低價隨時取得關鍵元素,中央政府亦可以此為政治工具。

他舉例稱,中國壟斷了關鍵礦物如鋰、鎳等,並鎖定出口國盟友,又不時以其供應鏈來威脅他國,並禁止出口鎵、鍺等多種電子產品、光學產品、半導體常用的原料到美國。

分析:美重返化石燃料為死路

《華爾街日報》看法相似,指許多分析員早就認為中國在環保能源界超越美國,特朗普政府重返化石燃料的方針更使差距擴大。該報提到,中國已壟斷展開綠色革命所需的原材料,如鎳、鈷、石墨等,均對製造電池及太陽能板不可或缺。

Stephen Lezak認定美國在先進能源界仍有力一戰,例如美國企業正於地熱、循環再用電池等其他能源技術方面發展創新方法,問題只出在特朗普政府身上,退出新能源戰場,重返化石燃料業,不論在財政上或道德上,均是死路一條。

[企業地球村 ]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創投訪華後 棄投資西方環保企業 (2025-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