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重慶.1949》沉浸劇場締紅色景點 劇團盼建綜合教育基地 助年輕人銘記歷史

【明報專訊】特區政府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發展紅色旅遊,綜觀內地發展紅色旅遊多年,其中重慶除了推動歷史遺址觀光,近年還憑着獨有的大型紅色歷史舞台劇《重慶.1949》,透過創新的沉浸式劇場,向後世重現紅岩革命歷史,2021年演出以來接待300萬觀眾人次,吸引不少外地旅客觀賞。劇團希望配合當地紅色景點打造成為紅色旅遊專線,同時將劇場建立成為綜合式教育基地,盼年輕人銘記這段歷史。
旋轉舞台度身訂做 還原40年代情景
《重慶.1949》以1949年重慶解放前夕為歷史背景,講述眾多被關押在渣滓洞和白公館的中國共產黨人飽受酷刑折磨,寧死不屈的故事。該劇在耗資約8億元人民幣專門建造、位於重慶沙坪壩區磁器口古鎮景區的「重慶1949大劇院」上演,是目前全球最大單一室內動態沉浸式劇場,其總建築面積達2.5萬平方米,設有1500個觀眾席。
至於度身訂做的舞台設計,《重慶.1949》藝術團團長徐善濤接受到訪的香港傳媒團訪問表示,利用了最先進的科技形成5個獨立圓環,可360度旋轉,部分觀眾席亦可隨着舞台旋轉。舞台逼真地還原1940年代重慶的一幕幕實景,包括吊腳樓、磁器口碼頭、石階、監獄崗哨,以至鐵牢。
冀貼近史實 訪尋倖存者及後代
為確保劇場貼近史實,徐善濤表示,團隊曾研讀百餘部文藝作品,並走訪多處尋覓「11.27重慶大屠殺」事件的倖存者和其後代,也與博物館專家探討,再結合歷史資料,繼而創作劇目。
累計300萬觀眾 七成外地客
該劇自2021年開演以來,截至上月累計演出超過3000場,接待300萬觀眾人次,當中七成為外地觀眾,香港觀眾就有5000多人。徐善濤說,曾有外國觀眾在網上分享觀劇影片,其後吸引不少外國人入場觀賞,劇團也與國外平台合作,冀吸引更多海外遊客到訪重慶。至於是否考慮到香港或外國演出,他稱由於因應演出訂製了舞台,當中有很多大型機械,若到別處演出則無法呈現相同舞台效果,故很難巡演。
徐善濤表示,希望該舞台劇與重慶其他紅色旅遊景點如渣滓洞、白公館,形成紅色旅遊專線。他又稱,政府強調紅色育人,他們將劇場打造成多元化、綜合的教育基地,有不少紅色研學學生到場,有些則作為思政課來觀劇。至於創作初衷,他希望通過這個作品,「讓更多人尤其年輕人知道這段歷史,銘記這段歷史」。
明報記者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成都遊戲公司:中小企優勢在大膽創新 (2025-0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