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原授專利受外國認可 逾半申請非本地

【明報專訊】為推動本港知識產權發展,政府在2019年12月起推行原授專利制度。知識產權署高級專利審查主任葉婉儀昨表示,截至今年8月底累計收到1163宗申請,申請數量逐年遞增,其中今年首8個月申請有156宗,按年升42%,反映制度受歡迎。知識產權署亦設團隊審批專利,葉稱,至上月底有約40名專利審查主任,當中逾八成具碩士或博士學歷。
有別於以往要先在其他地方取得專利,再在香港註冊,2019年底起生效的原授專利制度要求申請人先經專利註冊處的實質審查,以在香港直接取得專利註冊。葉婉儀表示,在1163宗申請中,52%來自非本地申請人,最多依次來自韓國、中國內地及日本,反映本港原授專利制度受外國認可。
葉表示,專利審查主任分4個職級,分為電子、機械工程及化學3個團隊,各人須有科學技術學位外,亦擁有豐富的專利發明知識,會按新穎性、創造性及工業應用性,審查及判斷每個專利申請。
可速獲「全球優先權日期」具優勢
就在本港申請原授專利制度的誘因,葉婉儀說香港可提供多項優勢,除接受中英雙語申請,申請人在港首次提交申請後,可短時間內以低成本獲得「全球優先權日期」,讓他們有時間在全球逾170個國家提交相應的專利申請,以及宣稱具法律優先權。她補充,申請人提出申請後可選擇押後審查,獲額外12個月時間完善申請文件,或申請加快審查進度。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官方為IP估值 助科企獲銀行融資 首批物色中小企項目 冀建案例訂指引 (2025-10-04)
科企多持無形資產 估值案例不多 (2025-1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