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渣打:內地與港多項措施 助人幣更廣泛使用

【明報專訊】內地與香港金融監管部門上月公布一系列措施,更方便環球市場參與者取得人民幣流動資金,並推廣在環球實體經濟和投資使用人民幣,包括開放外資參與境內回購、本港擴大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的用途等。渣打大中華區策略主管兼大中華及北亞、東盟、南亞利率主管劉潔(圖)認為,相關為近年推廣人民幣在全球使用的最大措施,很大機會可以加快提升在全球貿易、直接投資、營運資本使用人民幣,並提振外資投資中國境內債市。
開放外資境內回購 料交易量增17倍
劉潔稱,開放外資參與境內市場,加上香港人民幣流動性安排放寬資金可供銀行集團的海外機構使用,將有力地支持人民幣在全球範圍內的更廣泛使用,推動香港及海外人民幣計價貸款的進一步增長,支持全球貿易結算進一步採用人民幣,提升人民幣在全球外商直接投資佔比,並支持槓桿基金在中國內地債市有更多交易。
劉潔估計,進一步開放外資參與境內回購,估計將大為提升內地境內銀行間回購交易量,由於外資在現金債券交易的活躍程度遠高於內地投資者,假設外國投資者的回購交易與現金債券交易比率與整體內地市場相同,而債券持有量與2024年平均值相同,渣打估計日後境內回購每年交易量,或可較去年增長17倍至82萬億元人民幣。
此外,劉潔指出,根據最新國際清算銀行報告,人民幣現已成為全球第五大交易貨幣,挑戰英鎊地位,而美元兌人民幣亦已成為全球第三大交易貨幣組合,僅次於美元兌歐元和美元兌日圓。新措施放寬在實體經濟活動,使用成本更低的境內人民資金融資,認為人民幣的外匯交易量未來幾年或有更快增長。
人幣雙向資本流動增 漸進加速國際化
對人民幣匯率而言,劉潔指措施有助人民幣雙向資本流動增加,長期漸進地加速人民幣國際化,但短期內不足對美元兌人民幣匯價產生顯著影響。
不過,劉潔續稱,人民幣進一步開放、人民幣從境內向離岸增加流出,將對離岸人民幣流動性狀况,以及離岸及跨境貨幣互換市場產生長期的結構性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