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北京聞風:國慶假期 消費升級有「招」 /文:鍾鳴九

發佈於

【明報專訊】「十一」長假,內地旅遊出行進入高峰期。多平台數據顯示,2025年國慶假期旅遊預訂量按年增長顯著,國內長線遊、出境遊、家庭遊需求集中釋放,帶動交通、住宿、餐飲、娛樂等服務消費全面升溫。據旅行預訂平台攜程提供的數據,長假首日上海整體旅遊訂單量按年增32%。

分析人士指出,當前旅遊消費仍是內地國慶假期拉動經濟的顯著因素,同時也正尋找新的增長點。

今年內地國慶節與中秋節假期合併,連休比往常多一天。據交通運輸部節前預測,本次長假預計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達到23.6億人次,平均每天大概2.95億人次,按年增3.2%左右。

因此,市場普遍對今年國慶假期期望較高。北京在假期啟動「2025年全球首發節」,推出重磅IP首展、潮流品牌首發,吸引消費者;上海則推出松江「上海之根」文化旅遊節以及德國啤酒節、江南吃貨節等。官方透露,今年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期間,內地將舉辦超2.9萬場次文旅活動,發放逾4.8億元(人民幣,下同)消費補貼,加強文旅、餐飲、住宿等方面聯動互促。如浙江將在金秋文旅消費季,累計發放文旅消費券4775萬元。

有觀察人士指出,近年內地長假旅遊消費成績不錯,但也面臨升級難題。旅遊、出行向來是長假的消費重點,但近年,旅遊出行需求過旺造成景區遊人擁擠、高速公路擁堵等狀况,出遊體驗不佳。

今年9月,商務部等9部門印發《關於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服務消費」,其中多條款涉及培育並支持各地文化演出產業、體育賽事產業。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認為,旅遊消費在服務消費中附加值並不算高,擴大服務消費應找新的方向。文化演出和體育賽事是很好的發展方向,比如近年的「演唱會經濟」、「蘇超」、「浙BA」等,都有不錯的經濟效益。

旅遊體驗欠佳 文娛消費或成新方向

今年國慶長假,內地演出經濟、賽事經濟成績初現。10月1至8日,北京已開票的營業性演出達364台2102場,包含傳統戲曲、現代先鋒劇、古典音樂會、流行演唱會等。截至10月2日,尚未結束的2025中國網球公開賽,賽事的門票銷售額已突破8800萬元,賽期綜合消費額已達3356萬元,中網特許商品銷售額超1000萬元,較去年均有顯著增長。此外,還有上海網球大師賽、2025葫蘆果音樂節和明星演唱會等拉動消費顯著。

蘇劍認為,相較於旅遊消費,演出經濟、賽事經濟不限於長假,發展空間更大,或許是未來內地服務消費升級的一個重要方向。

文:鍾鳴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