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謝展寰:公屋廚餘回收明年有望「一座一桶」

發佈於

【明報專訊】本屆政府續暫緩垃圾徵費,環境及生態局早前解釋因經濟轉型壓力影響。局長謝展寰昨再指出,環保政策方向須配合經濟活動,以「事半功倍」。政府亦曾數次強調繼續推動減廢,他預料明年可達公屋「一座一桶」廚餘回收目標;又稱「走塑」試驗計劃反映非塑膠容器的不足,將研究改良容器的設計和物料,以助推動強制「走塑」。

謝展寰昨出席商台《政經星期六》時再次被問到垃圾徵費暫緩,他引述《施政報告》推11項措施支援中小企,稱經濟大環境影響下,現非推動垃圾收費的好時機;又認為若要做好環保措施,相關政策方向須配合經濟活動,措施成效才會「事半功倍」。謝透露正與業界商討以「生產者責任制」回收膠樽及電動車電池,冀業界能以自覺最合適方式減廢回收。

謝展寰說,有望明年達成公屋廚餘回收「一座一桶」目標,公屋廚餘桶數目將由1200個增至1600個,但各大廈情况不同,未必有足夠位置予廚餘桶擺放,或需置於較遠地點。他又稱將研究在「三無大廈」附近如街市和大型垃圾站等地方設廚餘收集點。

「走塑」替代品暫不理想

謝提到本屆政府開始推動家居廚餘回收,形容市民習慣「翻天覆地」,屋邨廚餘桶前一到晚上便見人龍。謝稱擴大回收網絡需公帑,故望以科技增加成本效益,包括電子化「綠綠賞」及增設智能回收機,後者彈性大,毋須租借舖位,可減輕成本。

環保署今年8月推出「非塑膠容器試驗計劃」,招募本地餐飲試用各類非塑膠容器。謝展寰昨於港台《星期六問責》稱計劃並無時間表,有千多間食肆參與,引述業界反映容器「未掂」、「唔妥」、盛載湯類食物時亦不穩、蓋又未能蓋好。他說,當局正與食肆及生產商研究容器設計和物料,期望盡快找到成熟替代品,以令強制「走塑」進入第二階段。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