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精細活仍靠手工 產出一隻需3天

【明報專訊】在這間矽膠娃娃工廠,每年有超過兩萬個被精心塑造的娃娃,出貨到世界各地。從燒焊內部骨架、澆灌原料到脫模成型,再到打磨、上妝、植髮等一系列過程,每一道工序皆由匠人親手完成。
傳統娃娃可「換頭」成AI娃娃
許多工藝需要精細手活,無法用機器替代。例如頭部髮際線毛髮、眉毛和眼睫毛,工作人員要按生長方向,將髮絲一根根按照生長規律,植入頭部,以追求極致的真實感。生產一隻娃娃需歷時3天。為提高效率,商務總監何向前指出,公司目前引用3D建模技術,進行表情掃描後,就能快速建立模型,時間縮短到之前十分之一。
在工廠研發中心完工的架子上,陳列着各種妝容的「美女頭」。當中一張面孔,竟與女星劉亦菲和張柏芝幾分神似。「我們接受客製化訂單,喜歡的明星都可以。」工作人員解釋道,但由於涉及肖像權的問題,「不會做到100%相似,(僅)做到七八成。」有聊天功能的AI矽膠娃娃,身體某些部位也有感應器,但關鍵設備安置在頭部,既有傳統娃娃用家也可「換頭」體驗。
工作人員介紹,各地客戶對審美的需求不同。中國客戶對皮膚、髮型等細節要求高,「更喜歡為娃娃打扮,像女朋友一樣」。歐美更奔放直接,青睞超豐滿的身形與實用功能,並且客製化需求多。一些訂單更是突破常規的狂想,從動物頭顱,到阿凡達造型無奇不有。
(中國故事)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AI賦能 矽膠娃娃開聲變靈魂伴侶 大模型助力產業升級 社會變遷帶來陪伴市場 (2025-10-05)
孤獨經濟催生藍海市場 (2025-1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