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買醫療危疾保首要如實申報病歷

發佈於

【明報專訊】當自己或者家人面對疾病時,醫療和危疾保險能提供健康保障及財務支援,讓病人能安心地接受治療。然而在投保前,我們都需要充分了解相關產品的條款和細節,避免日後索償時遇上爭拗。

在投保醫療或危疾保險時,首要且最重要的一環,便是「如實申報病歷」。不少理賠投訴個案的根源,都與投保人在申請保險時未能完整及準確地披露其過往及現在健康狀况有關。這不只可能導致索償被拒,嚴重情况下更可能令保單失效。投保人有責任誠實向保險公司申報病歷,因為保險公司會評估承保條件及保費金額。

投保人需注意醫療和危疾保險中的「等候期」條款。「等候期」是指保單生效後最初一段時間內,即使受保人確診患上受保疾病及進行治療,保險公司亦不會作出賠償。保險公司可按不同疾病或情况設定不同的「等候期」,因此投保前務必弄清相關條款。

注意等候期與「合理及慣常費用」條款

在理賠審核中,其中一個要注意是保單中的「合理及慣常費用」條款。由於不同醫生或醫療機構治療相同疾病的收費標準往往存在差異,保險公司通常都會審核相關索償是否屬「合理及慣常費用」。例如香港醫院管理局的官方網頁上的醫療收費的價目表,保險公司有機會參考相關價目表,對索償金額作出評估及理賠決定。因此,投保人可考慮使用保險公司的「預先批核服務」,為醫療費用作好充分準備及預算。現在愈來愈多保險公司提供「預先批核服務」,投保人可以在接受醫療服務前,讓保險公司作預先批核,確認保單的保障範圍和賠償標準,以便在治療前有更明確的預算,避免往後產生爭議。投保人亦應在接受治療或住院前後,與保險公司或保險中介充分溝通,為索償申請做好準備。

了解「不保事項」 免影響索償

「不保事項」是指保單條款中列明保險公司不會承保的特定情况、疾病、活動或治療。在醫療和危疾保險中,「投保前已有病症」便屬於常見的「不保事項」。若投保人未有申報「投保前已有病症」,而在日後索償時被保險公司發現,便有可能遭拒賠。因此,請記得投保前「如實申報病歷」以保障自身權益,並留意保單上有關「等候期」及「不保事項」的條款,以免影響索償。

無論是醫療保險還是危疾保險,保險公司在理賠時都會考慮不同因素,投保人在提出索償申請前,都應先了解保單的保障範圍及條款。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 投資放大鏡]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張兆聰:UEC和PPTA可博華府入股 (2025-10-06)

伍禮賢:TCL電子具AI概念 (2025-10-06)

涂國彬:特朗普在位一天 金價新高料不絕 (2025-10-06)

袁國守:燃氣金融股第四季可吼 (2025-10-06)

簡慧敏:垃圾收費續暫緩 應積極推動替代方案 (2025-10-06)

《幫你格價》:善用碌卡回贈 自製中秋餐飲折扣 (2025-10-06)

葉創成:敘做3個月美元定存年利率3.6厘 (2025-10-06)

陳正犖:美匯指數一年內或跌至95 (2025-10-06)

許健生:港發展「腦機接口」嶄露頭角 (2025-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