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灣區熱搜:非遺話你知:廣繡工精色艷 中西合璧

【明報專訊】廣繡起源於唐代,至清代時已成為民間重要手工藝,現在主要指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民間刺繡工藝,以工藝精美、題材多樣、色澤富麗見稱,與潮繡(廣東潮汕地區的刺繡)合稱粵繡,連同蘇繡、湘繡、蜀繡並稱「四大名繡」。2006年,粵繡(廣繡、潮繡)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廣繡的工藝講究細、繁、華、美。用線以桑蠶絲為主,細如髮絲,甚至能再分出百餘股,常配合金銀線繡製,線色多達上千種,可在方寸之間織出光影與質感的變化。其針法繁多,有圈圈針、戳針、工字針等,可營造平滑漸變或凹凸立體效果,讓畫面既有繪畫的層次,又有雕塑的立體感。
題材方面,廣繡既承襲傳統,也兼容並蓄。常見的有花鳥、山水、祥獸,寓意吉祥富貴;同時,因廣州長期與海外交流,廣繡亦吸收西洋紋飾、宗教元素,形成「中西合璧」的獨特風格。明清時期,廣繡屏風、宮扇、服飾更遠銷歐洲,成為外交和貿易中的重要商品。現代許多廣繡名家更是將廣繡與潮流結合,如廣繡名家王新元將廣繡與青銅器、動漫作品《斗羅大陸》等結合。
用色上,廣繡喜用大面積的紅、金、藍等強烈色彩對比,呈現富麗堂皇的氣派;同時又能在細節處見工巧,如花瓣的層層暈染、鳥羽的根根分明。
(灣區人物)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灣區熱搜:針游廿載念師恩 志當廣繡牽線人 建培育體系振非遺路 五方向「織出」傳承圖 (2025-10-07)
灣區熱搜:從嘗試到長期發展 殘障學徒覓得歸屬 (2025-10-07)
灣區手記:傳承與新生/文:尚東美 (2025-1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