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衛生署研再討論「預設默許」器官捐贈 移植運動協會憂硬推引反效果籲先作調查 (16:28)

衛生署長林文健上周表示,期望重啟器官捐贈改用「預設默許」機制的討論,稱只要市民有選擇權,就不牽涉人權問題。香港移植運動協會創會榮譽會長、醫生周嘉歡表示,2017年前食衛局調查顯示,支持及反對預設默許人士各佔3成多。她說,近年等候洗腎、換器官人士均有增加,新冠疫情期間部分病人離世,市民可能會有感受,支持再作調查。惟「預設默許」是否成功取決於市民接受程度,其中新加坡推行機制成效不佳,「夾硬推可能造成反效果,甚至造成市民及醫護的矛盾」。
周嘉歡於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推「預設默許」的海外國家中,有「很成功的例子、亦有很失敗的例子」,其中西班牙成功率很好,但新加坡的捐贈情况甚至較本港差,取決於市民接受程度。周嘉歡表示,早年討論時醫護界亦有分歧,包括具體是否可以執行,「係新加坡有例子,有屋企人攬住屍體係病房,醫生唔通去搶,(家屬)個情緒都好重要,叫警察來都沒有用。」
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主席林哲玄於同一節目表示,本港近年器官捐贈的手術數目相對少,換肝手術由以往最高峰每年50多個手術,跌至近年每年進行30多個手術;換腎由每年80多個手術,跌至近年每年進行50多個手術,其他器官更少,登記器官捐贈輪候時間很久。
林哲玄說,2022至2023年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6成市民未想過是否進行器官捐贈,「預設默許」機制決定可以令市民「諗一諗」,可能會增加捐贈意願,「有個決定擺係你面前、有些人覺得唔急,好後生死亡離佢好遠,一年又一年揼落去唔肯決定,迫住你好決定啦,無所謂我咪捐」。他表示,8成離世者的家人不知道其器官捐贈意願,捐贈者意願對家人作出決定有很大影響。
